春江花月夜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春江花月夜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12 16: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学习目标】1、 通过意象,借助关联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 境美。
2、 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 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进一步提高审美和鉴赏水平。
4、 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 【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辞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一千多年来,世人为《春江花月夜》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古今评说】《春江花月夜》一诗“孤偏压全唐”、“盛唐
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
峰”。配乐朗诵思考:
这首诗作者选用了那些意象,展现出诗歌怎样的优美意境的呢?明确:诗人以
等为意象,构成一幅 的水墨彩图: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降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
白沙 恬静优美
欣赏 《唐之韵》之“吴中四士”感悟诗歌景——情——理的完美融合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春 江 花 月 夜鉴赏: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有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名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己,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鉴赏:这一节写思妇怀人。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是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吧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的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花摇情满江树 。鉴赏:这一节游子想家。最后几句写落花,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抒情层次】
(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
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
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
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
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
憬。 景物美
哲理美
情感美春江花月(景)
思妇游子(情)
宇宙人生(理)完美融合月
以“春、江、花、 、夜”五字逐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
以“ —— —— —— ”为外在线索,呈现出 静谧、朦胧、纯净、清澈的优美诗境。月 月生 月照 月斜 月 落 月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空间意象时间意象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情感意象【课后思考】
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与本试对照,分析两诗的异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远,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