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烟花三月下扬州。古往今来,扬州一直是游览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美丽和富庶曾经牵动许多文人雅士的情怀和游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读姜夔的《扬州慢》看看他笔下的扬州是什么样子? 扬州慢姜夔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词内容的赏析理解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分析概括能力。
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常常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名声震耀一世。 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 作者简介回答:概括序文交代了哪些内容? 扬州慢 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见闻、写作原因及他人评价。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他人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黍离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离之悲——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扬州慢 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讨论探究一:
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怎样的图景?上片中哪个词可以用来概括今日的扬州城特点?
讨论探究二:
昔日的扬州城是怎样的景象呢?请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城的特点。
讨论探究三:
今昔对比,反差巨大,词人的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慨?这种感慨词人是借助何种表现手法抒发的?
讨论探究四:
词中“竹西”“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出自何处?连同下片“杜郎”的词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讨论探究五:
是什么原因使昔日繁华富庶的扬州城变成了一座“空城”呢?
讨论探究六:
除此之外本词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吗?
归纳主旨
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
昔日扬州
繁华今日扬州
空城扬州慢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用典
春风十里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桥月虽在 玉人已无
花开依旧 无人来赏虚写实写对比黍离之悲
拓展延伸:
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诗词中再举出几个例子吗?
对比
岳飞《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保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虚实相济
柳永《雨霖铃》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用典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春蚕吐丝,说不完今日的荒凉萧条;
杜鹃啼血,唤不回昔日的繁华富庶;
时光流逝,惜国土沦丧感时伤世;
岁月蹉跎,叹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扬州慢》谢谢!
讨论探究一:
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冷月、红药听到——清角吹寒?????????????????? 联想——杜郎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扬州城已是“空城”
讨论探究二: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十四桥”“红药”, 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的繁华热闹。
讨论探究三:
明确:昔盛今衰(感时伤世伤今怀古)的感慨。(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在杜牧的笔下曾经流淌过无数赞美扬州的诗文,可是面对今日的扬州,杜牧非常震惊,再有才华也难赋深情的诗文了。因“空”而“惊 ”,反照现实扬州凄清荒凉,令人心痛!虚(昔日繁华的扬州)实(作者眼前所见空城之景)相济
讨论探究四:
明确: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赠别》《遣怀》
用典(化用成句)
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一方面自己可省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讨论探究五:
明确:胡马窥江去。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万千,黍离之悲。
讨论探究六:
明确:①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
②寂寞红药――直抒胸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③二十四桥/冷月无声――移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清冷落
?④“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