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
授课对象:高一男生 人数:48
教材 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要领以及传接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2.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顺序 教学内容 教法 学法 组织形式 阶段目标 运动负荷
练习时间 次数 强 度
常规建设 1’30 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任务。 (
×××××××××××
×××××××××××
×××××××××××
×××××××××××
▲
)1.体委整队、检查人数及服装。 2.向老师问好。 3.明确任务。 使学生养成良好组织纪律性; 0’ 1 低
导入新课 8’30 原地运球 原地传接球 分组练习传接球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原地运球、原地传接球 2.分组练习传接球,成四组,按圆圈,小组长负责练习 1.注意听教师讲解,明确要求。 2.听从小组长的安排,积极参与,认真练习。 …… 为学习活动作身、心和知识的准备。 6’ 2 × 8 中
主题学习 8’ 篮球 一、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1.在中速完成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难点:传球时间和准确性 1.复习行进间传接球; 2、教师讲解示范说明要求和重难点; 3、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展示,师生点评分析; (
×
×
)1、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评价(讨论)。 2、学生明确练习方法、要求;明确重、难点。 3、学生积极练习。 4、同学互相帮助。 5、积极参与学生展示活动并积极评价 复习、巩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通过加快练习速度和改换练习形式,提高动作的掌握动作技术的熟练性 5’ 5-6 中
拓展 提高 22’ 2.拓展练习 (分组练习) (1)提高跑动速度传接球 (2)三人组合传球接球 (3)四人组合传球接球 3.拓展学习 (1) 圆形传接球练习 (2)传接抢断练习(二人传接一人抢断) (3)传切上篮(分四个小组,运球上篮,传切上篮) 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示范 3.进行巡回辅导,进行语言激励 4、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传接球方法。 5、鼓励学生探究创新并参与练习。 1.学生认真听讲 2.分组进行练习 3.互相讨论评价 3、敢于展示,表现自我,展示风采 (
×
×
) 提高传接球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配合意思 通过组合练习,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提高传接球的运用能力,掌握多种练习方法 11’ 2 高
总结 回顾 5’ 1.放松操 2.课的结束: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3.师生再见 语言提示 2.教学评价 (1)学生自评、互评;师生讨论、分析学练效果 (2)提出课余活动要求与目标 (3)指导回收回器材 1.动作柔和、协调,富有美感 2.师生共同找出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3.学生主动的承担任务 放松身心,恢复平稳的身体状态。 3’ 6×8 低
场地器材 篮球49只 录音机1台 篮球场2片 预计 效果 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练习密度:35%--40%
课后小结 本课组织有序,学生练习积极性高。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积极主动的练习,在基本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探究创新,掌握了多种练习方法,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有少数同学对动作的掌握不够好,有待改进。
《 技巧:前滚翻—肩肘倒立—单肩后滚翻成跪撑平衡》
授课对象:高一女生 人数:48
教学内容 技巧组合:前滚翻—肩肘倒立—单肩后滚翻成跪撑平衡
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学生能够参与技巧的各种练习,认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 运动技能:了解技巧动作过程,掌握各技巧动作技术要点及组合动作的有效衔接,学会并掌握滚翻、平衡等动作技能。 身体健康: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能。 心理健康:在练习中能与同伴合作学习,提高审美能力。 社会适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果断顽强的精神 。
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单肩后滚翻成跪撑平衡 难点:组合动作的自然衔接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组织与教法 学生发展 时间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到位观察情况,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及服装 2、教师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认真思考,迅速进入课堂 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 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想象力 1~2分钟
二、热身激趣 1、“秧歌舞” 2、“我学我象” 1、音乐伴奏下,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完成热身活动,为下面的技能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情绪高涨 1、学生模仿练习 2、学生积极参与练习 队行:在原队形基础上跟着音乐节拍踏步站成散点 教法:(1)教师领做,学生模仿练习 (2)语言激励学生完成热身准备活动 (3)及时让学生得到恢复,迅速进入下一状态 队形:四列横队 教法:教师示范“象形走”并语言提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4~6分钟 2~3分钟
三、巩固提高 前滚翻 肩肘倒立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技巧课堂 2、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巡回观察指导 3、学生间相互交流回顾已学动作 4、在学习时能够相互保护帮助 组织队行:各位同学在就近地点选择海绵垫进行 练习2~3人一组 教法:(1)教师语言提示 (2)强调同伴间保护与帮助 (3)要求根据自己实际进行练习,挑战自我 增强学生自信心 小组间能够相互鼓励与支持 7~8分钟
四、学习创新 1、学生在完成复习以后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看图摸索练习 2、教师示范、讲解:首先使学生明确体操动作的要求,然后将标准的动作演示出来,让学生认真体会 3、学生在保护帮助下进行练习,认真完成动作内容 4、个人或小组展示:交流学习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 5、各小组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加以改造,使组合动作做的更加完美 组织队行: 4~6人一组 分成8~10组(如图) 教法:(1)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按照挂图摸索练习,巩固已学动作,大胆思考,体会技巧组合要领 (2)集中讲解,示范,让学生对自己的动作和教师有一个比较,然后交流 (3)分散练习,及时纠正动作,做好保护与帮助,认真体会动作要领 (4)教师巡回观察,及时纠错指导,适时集中讲解 (5)个人或小组展示成果,同学间相互激励 (6)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滚动圆滑方向正,直膝并腿臂前伸;后倒迅速倒立稳,展髋挺身肘夹紧;经肩滚翻方向正,歪头伸臂快推撑;跪撑平衡举腿高,抬头挺胸姿态好。 保护与帮助: 肩肘倒立时,保护者站其侧面,两手扶其小腿上提,同时可用膝顶其腰背部,帮助展髋挺直;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时,一手托其后腿,另一手托其肩,帮助翻转。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及互帮互助合作学习意识 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6~18分钟
五、舒缓身心 音乐伴奏下舒缓身心 组织队形:学生在原队形上自由站立 组织教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进行 学生放松身心 3~5分钟
预计心率: 110次/分左右 场地与器材: 海绵垫20块 录音机1台 红条绸40根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有效,过程在紧张中透显活泼。学生积极参与练习,肩肘倒立基本掌握,动作的连贯性稍显不足。本课教材特点决定了设计中没有很好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学生的讨论也不够积极,但是教学还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