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双基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5分)
A.追溯(sù) 慰藉(jí)
悲怆(chuànɡ) 妍媸毕露(chī)
B.遨游(áo) 对峙(shì)
泥淖(nào) 长吁短叹(xū)
C.征铎(duó) 哂纳(shěn)
稗官(bī) 国运多舛(chuǎn)
D.鲈鱼(lú) 赵嘏(ɡǔ)
槲叶(hú) 斐然成章(fěi)
解析 A项“藉”应读jiè;B项“峙”应读zhì;C项“稗”应读bài。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汀州 篷门荜户 怨天忧人 迢递
B.江涵 脉博 闻过饰非 毕竟
C.蓬山 云鬓 晓镜 翠微
D.秋影 原气大伤 尘世 落晖
解析 A项州—洲,篷—蓬,忧—尤;B项博—搏,闻—文;D项原—元。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5分)
A.晓镜但愁云鬓改 云鬓:美发如云。
B.猜意鹓雏竟未休 猜意:猜想。
C.残星几点雁横塞 横塞:越过关塞。
D.凫雁满回塘 回塘:回到池塘。
解析 D项“回塘”应为“曲折回环的池塘”。
答案 D
4.对李商隐的“无题”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5分)
A.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标题显露主旨时,诗人常标以“无题”。
B.李商隐所写《无题》诗约有十余首,是“楚雨含情皆有托”,其中大部分是有政治方面的隐喻,少数以爱情为主题。
C.李商隐的“无题”诗多写得隐晦曲折,含蕴遥深。
D.李商隐的这类诗过于讲究辞藻,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为后世诟病。
解析 “其中大部分是有政治方面的隐喻,少数以爱情为主题”不正确。
答案 B
5.下面四句诗各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选出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 ( )(5分)
①雪峻帆影落,风逼雁斜行
②客帆与雁落,霜叶向人飞
③风度蝉声远,云开雁路长
④鸡声荒戍晓,雁过古城秋
a.表达远方归来的喜悦心情。
b.诉说羁旅守边战士的艰辛。
c.反映冬日江行的苦寒。
d.抒发雨后见晴的开朗情怀。
A.①c②d③a④b B.①b②d③a④c
C.①c②a③d④b D.①b②a③d④c
解析 根据诗句中的意象来分析即可。
答案 C
6.名句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2)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永忆江湖归白发,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安定城楼》)
(5)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6)二十四桥明月夜,_______________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7)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8)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杜牧《山行》)
答案 (1)夕阳无限好 (2)东风无力百花残 (3)春蚕到死丝方尽 (4)欲回天地入扁舟 (5)人迹板桥霜 (6)玉人何处教吹箫 (7)商女不知亡国恨 (8)霜叶红于二月花
鉴赏提升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4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1)“江涵秋影雁初飞”中,将“涵”字改为“映”字,表达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为什么?(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属于炼字、炼句的题型,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这个字或句子,把它放到句子当中去理解,找出该字的意义或特色,从该字对主旨的作用等方面去理解。(2)理解本诗的主旨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作者在何种情况下才登高的,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度过这个重阳节的。诗中的典故“牛山何必独霑衣”,必须明白作者引用它的含义。
答案 (1)不会。因为诗人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出秋天长空的澄肃。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怀抱里,显得更形象生动。用“映”则达不到这种效果。
(2)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表现出诗人此时既想力求旷达又始终精神不佳的复杂心情。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晚 晴①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 ①李商隐自838年身陷党争后,遭到牛党的不断排挤。后来被迫离开京城,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获得信任,在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和精神的解放后,暂时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晚晴指桂林初夏多雨后的一个傍晚。
(1)晚晴景物有很多,诗人为何着重将视线聚焦在“幽草”“越鸟”之上?(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晚晴”有何特殊的人生含义?一个“重”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诗人有幸离开长安党争的漩涡,暂寄桂林,心灵获得了某种安慰。恰逢初夏久雨后傍晚转晴,万物被铺上了夕阳的金辉,空气清新,诗人不觉心胸为之舒朗,也就登高远望。在描写所见的景物中不露声色地融入了诗人特有的感受与心境,抒发了人生应当积极有为的感想。(2)诗人既没有刻意写景,也没有作细节的刻画,而是触景生情,发出“天意怜幽草”的感叹。“幽草”暗喻着诗人的不幸经历,一个“怜”字既表达了对过去不幸经历的伤怀,也含有对目前幸遇的快慰。末联中那喜归干巢的“越鸟”似乎也是当时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晚晴之最美处在于诗人内心的珍重。
答案 (1)这与诗人的困顿经历和当时的心境有关。“幽草”既是诗人困顿身世的象征,也寄托了他倍感目前幸遇的宽慰;喜归干巢的“越鸟”正好象征了当时托身有所、精神乐观的诗人。
(2)“晚晴”象征着人生中一段虽短暂却美好的时光。从诗人 “重晚晴”的态度上我们体味到的不是惆怅,而是一种分外的珍重,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