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60分钟检测:专题三《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60分钟检测:专题三《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4 19:4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三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双基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5分)
A.荡漾(yánɡ)  盛馔(zhuàn) 邈远(miǎo)
B.木屐(jī) 戏谑(nuè) 訇然(hōnɡ)
C.嗟叹(jiē) 云霓(ní) 斟酌(zhuó)
D.沽取(ɡū) 鸾鸟(luán) 渌水(lǜ)
解析 A项“漾”应读yànɡ;B项“谑”应读xuè;D项“渌”应读lù。
答案 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烟涛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难求
月既不解(懂得)饮
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插)
B.会须(会当,应该)一饮三百杯
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夜晚)
熊咆龙吟殷(震响)岩泉
C.云青青(黑沉沉的)兮欲雨
列缺(云的缝隙)霹雳
訇然(形容许多人的大笑声或喧哗声)中开
D.呼儿将出(拿出)换美酒
怳(恍然,猛然)惊起而长嗟
须(等待)行即骑访名山
解析 A项横,遮断;C项列缺,闪电;D项怳,通“恍”,心神不定的样子。
答案 B
3.下列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例: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解析 A项拟人;B项比喻;D项对偶。
答案 C
4.“天生我材必有用”表现了李白对未来的信心,下列诗句中表达了同样的意义的一句是 (  )(5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C.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D.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解析 结合诗句推敲。
答案 A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下面是分别描写它们的诗句,次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 (  )(5分)
①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
②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③翠岭千重色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④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
⑤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A.①③④②⑤ B.④⑤②①③
C.④⑤③①② D.④①③②⑤
解析 根据诗句的描述和一定的地理知识可判断出①北岳恒山;②南岳衡山;③中岳嵩山;④东岳泰山;⑤西岳华山。
答案 B
6.名句默写。(6分)
(1)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2)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答案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对影成三人 (3)浮云游子意
鉴赏提升
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题。(14分)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送别诗往往抒发作者悱恻、哀伤之情,这首《送友人》是否也是这样?如果不是的话,又是怎样的呢?(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是。这首诗抒情豁达大度,情深而不觉悱恻,意切而不露哀伤,有宛转蕴藉之妙。
(2)同:都是离别诗。异:王诗在离别之时不效儿女之态,认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离别而无离别之意,有旷达之感。李诗借比喻和班马的鸣叫表达了离别之情,但离而不伤。
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15分)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①。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 ①相传吕尚在未遇文王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李白的什么胸怀?这两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两句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都体现了李白诗歌的什么特点?(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的一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若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答案 (1)李白自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仍相信将会有一天挂上云帆,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同样是处在政治上的挫折和失败之中,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却毫无消沉之意,充溢着乐观豪迈的激情;而“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两句则通过对世事的体验、认识,透露出其思想消极的一面,这也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复杂与矛盾。
(2)①丰富的想象力,②大胆的夸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