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60分钟检测: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60分钟检测: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4 19:5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十二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双基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遥岑(cén)         悲怆(chuànɡ)
玉簪(zān) 怙恶不悛(quān)
B.讳言(huì) 螺髻(jí)
蓓蕾(lěi) 不容置喙(huì)
C.菁华(jīnɡ) 口讷(nè)
堪鲙(huì) 信手拈来(niǎn)
D.揾泪(wèn) 骁勇(xiāo)
笑靥(yàn) 蓦然回首(mò)
解析 B项“髻”读jì;C项“鲙”读kuài;“拈”读niān;D项“靥”读yè。
答案 A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5分)
A.可怜无数山   可怜:可惜。
B.毕竟东流去 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C.无人会,登临意 登临意: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
D.众里寻他千百度 度:遍。
解析 B项毕竟:终归。
答案 B
3.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  ) (5分)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遥岑,献愁供恨
解析 B项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答案 B
4.下面两副对联所吟咏的对象分别是 (  ) (5分)
①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A.苏轼 李清照     B.辛弃疾 李煜
C.苏轼 李煜 D.辛弃疾 李清照
解析 句①中注意“继东坡”“美芹悲黍”等的提示作用,句②注意“金石录”“漱玉词”等的提示作用。
答案 D
5.请参照第二节,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句子。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5分)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
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
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
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
解析 要求是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不必拘泥于原诗句的形式,关键是“语意连贯”。
答案 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 听边塞清角吹响征妇的寒夜哀唱 让离愁别绪把江心的一轮秋月漂白
6.默写名句。(14分)
(1)郁孤台下清江水,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毕竟东流去。
(3)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5)倩何人唤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 _____________。更吹落,星如雨。
(8)________________,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间多少行人泪 (2)青山遮不住 (3)栏干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4)休说鲈鱼堪鲙 (5)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6)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7)东风夜放花千树 (8)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
鉴赏提升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0分)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人会,登临意”(无人能够理解我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结合这句与下片内容的关系,说说上片结句“住而未住,收而未尽”的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和个别动词去分析特色。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通过环境、意象来烘托的。(2)“无人会”纵开,“登临意”收合。下片愈转愈奇,季鹰未归则鲈鲙徒然一转,刘郎羞见则田舍徒然一转,如此则江南游子亦惟长抱此忧,以老而已,却不说出,而以“树犹如此”作半面语缩住。“倩何人”以下十三字,应“无人会,登临意”作结。稼轩纵横豪宕,而笔笔能留,字字脉络如此。(陈洵《海绡说词》)。
答案 (1)①特色:A.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B.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现。②形象: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③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复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看做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2)上片结句“登临意”扣住题目,但未明言 “登临”之意,为下文抒情留出余地,由下片来落实,暗领下片内容,因此说是“住而未住,收而未尽”。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1分)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
(南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②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 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属。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稼轩为“仓部郎官”。写此词时,叶衡尚未作“丞相”,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②“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中的“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一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起头两句写山即写人,一开始扣住了题目,那逶迤的青山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啊。其势如万马奔腾,接连不断而来。不说人之眺山,而说山之就人,把静物写活了,不仅如此而且对突出人物起了很好的作用。(2)可以说是表现诗人的豁达或忧伤,必须结合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
答案 (1)该句运用了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
(2)(示例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因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
(示例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