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60分钟检测: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60分钟检测: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4 19:5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五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双基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5分)
A.黯然(àn)  俸钱(fèng)  乱飐(zhān) 停滞(zhì)[. Com]
B.薜荔(bì) 瘴江(zhànɡ) 金陵(línɡ) 芦荻(dí)
C.寥落(liáo) 羁旅(jī) 珮缨(yīnɡ) 干戈(ɡē)
D.蓬乱(pénɡ) 吹笙(shēnɡ) 羲和(xī) 王濬(jùn)
解析 “飐”应读“zhǎn”。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闻道欲来相问讯   问讯:探望。
B.犹自音书滞一乡 犹自:仍然是。
C.肯将衰朽惜残年 肯:愿意。
D.吊影分为千里雁 吊影:形影相吊,孤独寂寞。
解析 肯:岂肯。
答案 C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5分)
A.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先后在滁州、江州、苏州等地担任刺史,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寄李儋元锡》是其在滁州任上所作。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并称“韩柳”。《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永州八记》是其散文代表作。
C.韩愈,唐代散文大师,字退之,祖籍昌黎,自谓郡望昌黎,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有《昌黎先生集》。韩愈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代表作有《师说》、《马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春雪》等。
D.李贺自幼家贫,才华横溢,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却一生抑郁不得志,英年早逝,终年二十七岁。他在《天上谣》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折地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的不满。
解析 《春雪》是诗歌,不是散文。
答案 C
4.根据下面一句话的意思,不改变原意,重新组合一个句子,要使用排比句式来表达。(5分)
唐代很多诗人的诗歌,在神似、意境、形神兼备上很讲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讲究神似,讲究意境,讲究形神兼备,是唐代很多诗人诗歌的独特风格。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四个关键词。(4分)
杜甫是盛唐向中唐转折过程中出现的集大成的伟大诗人,对中唐及中唐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柳宗元作为中唐元和时期的著名诗人,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杜甫的影响。柳宗元有接受杜甫影响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底蕴,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源于杜诗的史诗品质,他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精工凝练的语言、排律的创作等也都与杜甫的影响有密切联系,因而柳宗元全面继承了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柳宗元、继承、杜甫、诗歌
6.名句默写。(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邑有流亡愧俸钱。(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城上高楼接大荒,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3)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人世几回伤往事,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5)天河夜转漂回星,__________________。(李贺《天上谣》)
(6)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案 (1)身多疾病思田里 (2)海天愁思正茫茫 (3)欲为圣明除弊事 (4)山形依旧枕寒流 (5)银浦流云学水声 (6)沉舟侧畔千帆过
鉴赏提升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12分)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对这首诗的评价是“仁者之言”,试分析本诗在这方面是如何体现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分别后对朋友的思念,并倾诉了乱世中一个地方官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2)说这首诗乃“仁者之言”,主要源自颔联与颈联抒写的内容。颔联“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二句,表达了诗人念及时局动荡、百姓困苦而春夜难眠的愁绪。颈联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二句,表现了自己因无所作为、年老多病想辞官归家;同时,看到百姓流亡,为自己没能尽到责任而惭愧。诗人忧国忧民,作为一个封建官员,不但清廉正直,还能引咎自责,这是难能可贵的。无论是对国家(朝廷)的忠诚,还是对百姓的怜爱以及对自己的苛责,都表现了诗人的仁者境界。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2分)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汾上惊秋
苏 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1)秋风本无形,刘诗是通过怎样的描写将秋风写得可闻可见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苏诗末句“不可”改成“最先”好不好?为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刘诗主要表达的是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苏诗是写诗人在汾水上惊觉秋天的来临,抒发岁暮时迟之类的感慨。它有兴寄,有深意,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即兴咏史诗。
答案  (1)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他物而随处存在。诗人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然后以“朝来入庭树”写风动庭树,木叶萧萧,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这样就把不知何处的秋风绘声绘色地写入诗篇了。
(2)不好。苏诗用“不可”直接否定,正与全诗苍凉慷慨的意境和高亢劲健的风格相符。若改成“最先”,与全诗意境不符。(如果回答效果好,能够自圆其说也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