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蹲踞式起跑
同学们,有谁知道在短距离跑中,需要怎样的起跑,才能使速度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快?
1.你知道博尔特吗?他是什么运动员?
2.起跑的方法有几种?
教材分析
本次课《蹲踞式起跑》是高中田径主要教材之一,本课是第一学期第一课,教学任务是初步学会蹲踞式起跑动作。由于田径短跑比赛都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姿势,对于学生来讲技术难度也比较大。深入学习,可以让学生多掌握一种技能,获得更快的初速,提高人的反应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根据学生该阶段的年龄特点,学生在学习蹲踞式起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都比较高,学习的活动欲望比较强,乐于接受并参与其中,教学应该能取得预期效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初步学习蹲踞式起跑技术,建立快速跑的概念,并能正确陈述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技术的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了解蹲踞式起跑的每个环节及要领,能按要求进行练习。
3、情感目标:学生能在自主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蹲踞式起跑动作,能做到听口令快速起动。
难点:如何做到蹬地有力。
“蹲踞式起跑”姿势的由来
1896年雅典奥运会上美国田径运动员托玛斯·伯克用近似“蹲踞式”的起跑方法,以12秒整的成绩夺得100米跑冠军。伯克使用“蹲踞式”起跑时曾因其姿势古怪而受到哄笑,但在奥运决赛中获得冠军。伯克的成功使田径界在短跑比赛中开始普遍采用“蹲踞式”的起跑技术。
分 解 动 作
蹲踞式起跑包括“各就位”、“预备”、“跑”三个动作。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做几次深呼吸,轻松地走或跑到起跑器前,屈体,两手撑地,有力腿在前,两脚依次蹬在起跑器上,后腿跪在地面上;后腿膝盖和前脚足弓在一条线上,后腿膝盖和前脚足弓之间有10厘米的距离;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并拢,虎口向前,两手约与肩同宽撑于起跑线后,两臂伸直,肩微移超过起跑线;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方半米处,注意听“预备”口令。
听到“预备”口令后,运动员可深吸一口气,然后从容而平稳地抬起臀部,身体重心同时前移,形成臀部高于肩、肩超过起跑线的身体姿势。此时体重主要由两臂和前脚支撑。前腿大小腿夹角约为90度左右,后腿大小腿夹角约为120度左右。两脚脚掌紧贴起跑器抵足板,全神贯注,静听枪声准备起跑。
听到枪声或“跑”的口令后,两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屈肘做有力的前后摆动,同时两腿迅速蹬起跑器。后腿蹬离起跑器后,以膝领先向前摆出,而前腿要快速有力地蹬伸髋、膝、踝3关节,把身体向前上方有力地送出。此时,前腿的后蹬角度约为42度至45度,上体前倾于地面约成15度至20度角。接着迅速发力冲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