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2-27 15:0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设计理念和构思:
本节课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学练的欲望和兴趣;注重学生的运动体验,提高篮球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终身体育的理念。
学情分析:
篮球作为中小学推广最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高中阶段的学生表现欲极强,学习兴趣很高,他们很希望能通过这项运动展现自己的能力,吸引同伴的眼球。学生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球性不熟,掌控球的能力稍低。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这项技术动作复杂,要求控制球的能力高,较难掌握,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技术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学中如何让技能学习与乐趣学习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成本课教学目标,是重点突破的方向。
教材分析: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 ,是篮球运球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运球突破技术。它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易与其他运动衔接,对球的保护好等特点。变向运球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以及利用这一技术摆脱防守而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培养超越对手的勇气与自信心,具有较强的可学性与可教性。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巩固行进间运球以及初步尝试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该技术需要学生有着较强的控球能力,还需要手脚的协调配合。对球性相对较好的同学来说,第一节课初步掌握应该没有问题,但对于控球能力差的同学来说,要掌握该技术不是一节课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技术分析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将该节课解决的重点为:变向换手,侧肩护球;难点为手脚配合;易犯错误是:球的变向不明显、手脚不够协调、球变向后向前推进脚步跟上不连贯,这都是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课程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所选教材实际,特制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体验篮球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基本掌握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
3、运动参与:能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篮球动作技术,积极展示自己所掌握的篮球技术;能利用篮球做跨越和绕过一些障碍的练习;
4、心理健康:消除因身体形态问题对参与篮球学习可能产生的自卑感,了解因自己的不良情绪而对参与篮球运动的影响;能积极参与篮球运动,与同伴一起协作完成游戏;
5、社会适应:在篮球学习过程中,通过游戏和学生统一练习,探究学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尊重运动能力较弱的同伴;能从报刊、电视和网络中获取有关篮球运动的知识。
五、重点、难点:
重点:变向换手,侧肩护球;
难点:提前变向和身体重心转移。
六、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学习法:先让学生们玩球,同学们使出浑身的解数,大胆想象,玩球花样层出不穷。给了学生以自由、自主的活动和想象空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展现,发展了学生个性。学生技术学习过程中自由结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讲解示范法:通过老师正确的讲解示范,加深学生的印象,给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
3、评价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4、拓展练习法:结合主教材,把提前变向运球和行进间上篮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赛中练,进而达到提高技术动作和运用能力的目的。
七、教学流程:
1、课堂常规,师生问好,语言激励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2、小组长带领学生进行行进间各种运球练习,进行热身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大家一起做球操;
4、教师讲解体前变向动作要领,示范讲解相结合;
5、学生一人一球原地练习各种运球动作,在拓展到原地体前变向运球; 6、学生分组练习,利用篮球标志障碍做体前变向运球练习;
7、老师再讲解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要领,集中纠正错误动作;
8、学生利用篮球标志障碍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9、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0、集体纠错,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点评,找出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自由结合互相纠正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
12、小组长和体育骨干带领本组同学继续练习;
13、小组间进行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攻防小比赛;
14、放松;
15、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