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抢防守篮板球 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篮球:抢防守篮板球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教学对象
高二男子篮球选项教学班
课时:第二次课
指导思想
本课以高中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坚持“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出发点,通过篮球抢篮板球技术的学习,发展学生力量、弹跳、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抢篮板球的意识,提升篮球技术水平,提高篮球实战能力。课堂上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教材内容分析
篮板球是影响篮球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抢篮板球则是进攻和防守两方面均要着重掌握的重点技术,其中抢防守篮板球是攻守转换的关键环节,它对学生的身体、篮球技术和篮球意识要求较高。本次课为本学期篮球模块的第10次课。其中,篮板球技术教学共安排3次课,本节课是篮板球技术的第二次课——抢防守篮板球,重点学习抢防守篮球板技术中的转身抢位、起跳抢球和抢球后保护球技术。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知目标:
了解抢防守篮板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抢防守篮板球技术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去。
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抢防守篮板球技术要领,大多数同学基本做出“转身抢位”“起跳抢球”和“抢后护球”的动作,部分同学动作规范、连贯。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弹跳等身体素质。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果敢、自信,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意志品质,消除对身体对抗的畏惧心理,体会成功的快乐。
练习者特征分析
本次课教学对象是高二男生,本年级采用选项教学,篮球选修班共计24人。本班学生喜爱篮球运动,篮球活动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但由于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运动能力、学习能力和篮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应注意区别对待。通过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运球、传接球和投篮等基本技术,但各项技术的规范性和稳定性有待加强。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类篮球比赛中发现,学生普遍对于抢篮板球的意识淡薄,能力弱,防守时无法兼顾“球和人”,对于抢篮板球多数情况下“等”和“看”,很难做出“转身抢位”“起跳抢球”和“抢后护球”的技术动作。因此,针对抢篮板球技术的系统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篮球意识,提高技术水平意义重大。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学习知识的互动过程。课的教法与学法应根据学情和教材的特点制定,本课的教法与学法主要以下几种:
教法:
示范法:运用示范可以给予学生真实的、动态的、正确的动作形象和概念,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分解法:让学生从简到难的学习,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技术。
分组法:根据教学需要将不同基础的学生融合分组,以达到高水平带动低水平练习的效果。
学法:
尝试法: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展示法:通过展示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判断落点,抢位挡人,及时起跳,落地护球。
教学难点:
转身抢位质量和抢球时机。
七、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采用绕场运球热身和球性练习,贯彻球类教学的教学原则,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尽可能做到“手不离球”。
2、基本部分,在练习中,先采用单手持球抛向篮板,上步起跳,在最高点抢球,落地后保护球,同时侧身的方法,然后过渡到学生分成两组,1组队员进攻,通过移动试图接队员的传球,2组队员防守,阻止1组队员接球,并在进攻队员将球抛向篮板球后,迅速转身抢位,然后起跳抢篮板球的方法,最后到半场三对三“斗牛”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使抢防守篮板球技术得到进一步运用、巩固和提高。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素质练习主要发展学生的核心力量和弹跳力。
3、结束部分,通过拉伸和互背练习,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4、教学效果预计
A、心理负荷预计
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情、教材的特点、重、难点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在教法上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篮球运动本身的规律,学生能积极、认真参与到各项练习之中,师生关系融洽。
生理负荷预计
平均练习密度45-50%,生理负荷:125-135次/分。
环境及资源准备
1、篮球场两个
2、篮球24个
3、技巧垫子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