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跑》
指导思想
本课以弯道跑作为教学内容,是在水平五目标的引领下,依据高一学生的技能储备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而确定的。在本课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发展。无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都考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学习、实践、探究”的教学模式,创设相对开放的教学,给学生提供最大的自由空间。同时运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法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学练内容,让学生在练中思、在思中练、在练中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快乐与成功感。充分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师生、生生活动,增强情感交流,力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材分析
弯道跑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类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学习田径中各类跑的基础教材,弯道跑是跑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之一,各类径赛中很多优秀的运动员都是利用漂亮的弯道跑技术来超越对手的,由此可见弯道跑技术的重要性。但是跑的过程相对来说是较为枯燥单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游戏、竞赛、实战演练等多种模式的跑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完成练习获得知识。弯道途中跑:为了克服离心力,弯道跑摆时,整个身体向内倾斜,摆动腿前摆时,左膝稍向外展,以前脚掌外侧着地;右膝稍向内扣,以脚掌内侧着地,同时,并加大右腿前摆的幅度。弯道跑摆臂时,左臂摆动幅度稍小,靠近体侧前后摆动;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稍大,且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弯道技术变化的程度与跑的速度、弯道半径有关联,速度越快、半径越小,技术变化的程度越大。从弯道进入直道时,身体逐渐减小内倾程度。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体基本发育成熟,但是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和稳定。他们的表现欲很强,尤其是男生在女生面前,但是女生表现刚好相反,还需要老师鼓励才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本次课教师通过进行游戏和比赛以及教师的激情调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单调枯燥的田径课变得生动和丰富起来。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让学生理解弯道跑的技术特点,并能理解弯道跑在生活中的价值。
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能基本掌握弯道跑技术,在自主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能在课堂内自觉、自律、自强,并不乏个性的张扬。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身体合理的倾斜角度、正确的摆臂动作、两脚的着力方法 难点:控制重心、克服离心率、保持身体的协调
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游戏、比赛、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并相互纠错,鼓励并带领学生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开始阶段
首先采用各种方式的跑动让学生的身体慢慢热起来。其次安排动感的热身操调动学生的情绪,同时也达到了充分热身的效果。最后安排韧带拉伸,为后面的主教材做好准备,避免受伤。
激发运动兴趣阶段(导入新课)
以游戏竞赛的方式把学生引领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游戏中思考弯道跑技术的特点,从学生游戏跑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入到本课的主教材。
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阶段。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弯道跑技术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弯道跑教学结束后,又安排了上肢力量的练习,让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
结束调整阶段
上述练习学生的身体负荷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强度指数身体机能开始下降,通过放松练习,让学生在欢快中结束本课。
预计效果
预计课的运动密度45%+10%,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场地器材
田径场、音乐播放器、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