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持球交叉步突破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及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运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用各种手段去激励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技术教学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自主、互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运动的乐趣,感受体育的魅力。
二、教材内容的确立与分析
本课内容来自自编教材篮球模块持球突破单元·第一次课·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和移动。突破技术是篮球比赛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这个技术也是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本教材是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对学生的技术起点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球性和运动能力。移动是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也是掌握篮球技术的前提基础,对篮球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习持球突破技术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通过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整体篮球运动水平的提升,更能提高他们对比赛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力量和体能也处于上升阶段,他们对篮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已经有了很强的认知和模仿的能力,加上前面已经学习过的运球、上篮等基本技术,对学好交叉步持球突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同时,高一学生对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动作的探究性不够,相互之间的合作意识还比较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如何在比赛中灵活运用持球突破技术动作还比较迷茫。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蹬跨有力、转体迅速、探肩下压
教学难点:蹬跨动作的突然性和突破时机的选择
五、学习目标
能够说出交叉步持球突破的动作要领,知道其运用时机及相关规则。
能基本掌握交叉步持球突破的动作技术并在实践中合理运用;通过补偿性练习提高个人的快速移动能力。
在学练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六、教学流程
1、准备部分:
①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身体姿态的运球练习,在他们运球相遇的时候,增加击掌、摸对方小腿等“打招呼”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高低姿态运球及控球的能力,集中课堂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达到热身的目的。
②设计“突破防线”游戏的教学比赛,教师通过提问和示范自己的突破方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初步建立动作表象,为主教材的学习作铺垫。
2、基本部分:主教材的学习运用分解加完整练习的方法。
①原地持球交叉步突破的分解练习:运用讲解、示范、提问等教学方法,对技术动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让学生先带着问题进行尝试性练习,之后教师再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知道动作方法,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手段,使学生感知蹬地跨步、转体探肩、加速运球过人的技术动作要领,解决本课的重点。同时结合跳步急停接交叉步持球突破练习,使学生知道持球突破技术在比赛中运用的时机,解决本课的难点。
②组织四人一球的综合练习:这个练习是在原来一人一球的基础上结合防守,使学生体验持球突破时的降低重心、加速过人等本体感受。加上突破后的传球接防守的练习形式,让学生体验比赛中的情境,同时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相评价的能力。
③半场传接球后持球交叉步突破接上篮的综合练习:设计这个练习,强化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知道何时运用这个技术动作,运用后能干什么,更加接近于实战。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果断、勇敢顽强的品质。
④以游戏“新版的老鹰抓小鸡”作为补偿性的体能与技能练习。移动既是技术也是体能,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及移动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3、结束部分:带领学生进行手指拨球的拉伸放松练习,在拉伸中,充分消除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 同时,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带领学生回顾技术动作的要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综合的评价。
课后反思
本课根据高一年级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作为学习内容,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很深,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
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习,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互动方面,在学生进行练习的同时,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身份,主动参与到他们中间去,和他们一起合作完成练习,用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这种方式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然,本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①强调做交叉步持球突破的学生要降低重心突破,而对防守队员则没有相应要求,导致很多学生消极防守。
② 课中的战术意识运用还不够,技术学习是为战术学习服务的,所以还要进一步加强战术学习,今后教学中可以考虑组织小型的教学比赛,在比赛中检验技术,渗透战术意识。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本人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