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篮球功能性体能训练 说课课件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篮球功能性体能训练 说课课件 (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3-17 09:47: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0张PPT)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篮球功能性体能训练
目录
(一)
(三)
(四)
(五)
指导思想
(二)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六)
教法与学法
(五)
教学过程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按课程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坚持“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启发思维、观察体验、合作探究为主线,结合《体育与健康》教材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体验获取新知、协作、竞争、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中必修选学的组成部分,选项班1班,有一半的学生初中没有学习过篮球运动,篮球运动基础较差。所以选择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篮球模块(18学时)教学内容。随着运动训练的发展,体能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贯穿于技战术等能力之中,它是基础也是核心,主要由专项速度、整体力量、运动耐力以及心理机能等构成,但是,只有在身体具备高对抗能力的前提下,在集体具备良好起动力、爆发力、制动力、反应力、核心稳定性的基础上,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才能在比赛中得到表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篮球功能性体能训练(一),辅助教材是篮球运球。移动是对篮球运动员体能的基础要求之一,移动主要包括短距离的起动、转身、冲刺跑、变速跑等,对运动员体能的需求突出表现出突然性、应变性、多样性地专项特点,而掌握并运用好移动技术的关键在于控制身体重心的平衡和在运动中维持平衡。主要针对脚步移动,选用敏捷梯、障碍杆、标志杆等器材,激发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不同器材的训练方法。
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品德
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
功能性体能训练注重捕捉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中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因年龄、性别不同而打开的“天窗”也不同,如(表2)。
速度素质 技术素质 耐力素质 灵活性素质 第一窗口期 第二窗口期 第一窗口期 第二窗口期 第一窗口期 第二窗口期 第一窗口期 第二窗口期
男 5-8岁 12-14岁 9-12岁 14-18岁 12-14岁 17-22岁 5-8岁 12-14岁
女 4-7岁 11-13岁 7-10岁 12-16岁 11-13岁 16-21岁 4-7岁 11-13岁
根据功能性性体能训练的“金字塔”模型(图1)、学生的身体功能状况,以及学校的场地、器材,设计适合学生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动作。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一篮球选项班1班,共30人。选项班1班,有一半的学生初中没有学习过篮球运动,篮球运动基础较差。但是班级篮球学习氛围很浓厚,通过分小组组长负责制,每个组内基础较好的带动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经过系统的练习,进步很快。学生对篮球技术的学习,有很强的求知欲,能够完成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但是学生在比赛中对篮球技术的运用效果不佳,课下学生进行篮球运动,多数为各种投篮。对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以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知之甚少,需要通过专门系统的学习,提高体能在篮球运动中的表现。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篮球明星,并学着模仿他们特色的篮球技术动作,但是由于脚步灵活性、核心稳定性、腿部力量不够等问题,很难实现。高中生已经具备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篮球功能性体能训练课程,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并能够进行自主锻炼。不同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认识到体能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能够自主进行功能性
体能训练,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篮球功能性训练持球稳定性、敏捷梯、
障碍杆、药球的训练方法,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感受身体用力部位,
提高体能、篮球运动技术在比赛中的表现。
通过学习全面发展学生体能(速度、灵敏、协调性等),增强
身体素质,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参与: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知识目标:
(四)教学目标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遵守游戏、比赛规则,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保持心理健康。
采用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同练习的能力。
脚步移动、动作准确到位
重点:
难点: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身体重心的控制,脚踝及髋关节的灵活、稳定
(六)教法与学法
1.教法
语言启发、挂图、小组合作探究、讲解与示范、分解法、分层次教学、游戏法
2.学法
尝试法、展示法、游戏法、评价法
一、导入部分(12分钟)
(七)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3.热身部分(运球抢球)
a.原地跑,拨球5次
b.持球高抬腿跑
c.持球后踢腿跑
d. 双手持球双足跳
f. 双手持球原地转身
g. 双手持球左右跨步
h. 扩胸运动
i. 腹背运动
1、持球功能性练习
a.举球弓步体侧
b.平举球侧弓步转体
c.单腿屈膝前平举球
d.胸前持球后交叉屈膝转体
e.胸前持球前进翘腿半蹲
二、基本部分(28分钟)
2、敏捷梯
a.碎步跑
b.侧分双腿跳
c.双脚混合
d.进进出出
e.单脚滑步
f.来米奇滑步
挂图、分小组自主
合作探究
3、障碍杆
a.高抬腿,朝前
b.侧向高抬腿(左、右)
c.双脚并步跳(正面)
d.双脚并步跳(左、右)
挂图、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4组逆时针轮转
4、药球
跳步急停,注意脚落地脚尖与膝关节在同一方向,每次有3秒钟的停顿。
5、投篮练习
罚篮线,两路纵队投篮,每人一个俯卧撑,投进的累积到下一名同学
二、排球运动项目的起源与发展
三、恢复身心(5分钟)
教师带领做放松操,学生模仿练习。
目的是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对本课进行小结,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综合评价。
目的是促使学生提高观察动作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回收器材,师生再见。
场地器材、预计效果
场地器材:30个排球,篮球场地1块。
预计效果: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预计课的平均心率140--160次∕分。运动密度80%.
2.中国排球运动项目的发展
第一阶段:1950—1965年,继承9人制排球技战术的打法,学习东欧技术,提出“技术全面,战术多样”的技、战术指导思想。
  第二阶段:1966—1971年,十年动乱给我国体育事业带来了一场空前浩劫,中断参加世界比赛八年,技战术水平下降与世界强队差距被拉大。
  第三阶段:1972—1978年,发展了“前飞”、“背飞”等“空间差”进攻打法,使我国的技战术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从此我国排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1979年—1986年,男女排双获亚洲冠军;男排在世界杯预选赛,先输两局,第三局6:12落后的情况下反败为胜,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祖国大地。1977年第三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我国男排获得第5名的好成绩。
课后自主练习
1、敏捷梯(4种以上方法)
2、稳定性练习2-3组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