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蹲踞式起跑练习及体能发展
基于课程理念的思考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现在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出发,构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激励学生在练习中开动脑筋,互相协作,互相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掌握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与学情分析
短跑是生活中最基本的运动技能,短跑可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及奔跑能力,让学生在奔跑中体验跑的正确动作,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学生活泼好动,竞争性和挑战性意识比较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我们在安排短跑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发展学生快速反应、快速起动的能力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来安排。可安排各种不同姿势的起动练习、听信号的快速反应练习及游戏竞赛方式的快速反应动作练习,要注意把缺位性融入练习之中,多设疑一些缺位性强、富有竞争性的速度练习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全身心投入练习,提高快速奔跑的能力,也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重难点的确定及学习目标预设
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
起跑前后的重心及姿势
难点:
蹬摆的稳定协调
学习目标:
合理设置场地,选择必要器材,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指导以及学生分组练习等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合作、自主学习。使100%学生进一步了解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60%学生一般掌握,30%学生较好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发展力量、协调、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勇于拼搏精神,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教学方式、方法、手段运用
教法:讲解示范法、指导纠错法、表扬鼓励法、分组练习法进行教学。
学法:复习法、观察法、练习法、互相帮助法进行练习。
5.场地器材设计
6.教学过程安排(40分钟)
准备活动:
蛇形跑——徒手操——复习已学技术动作——新授:蹲踞式起跑练习——发展体能——放松操——师生评价小结。
准备部分(7分)
课堂常规:加强学生课堂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
蛇形跑:提高学生的兴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预热的目的。
徒手操: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基本部分(30分)
复习内容:起跑后的加速跑。巩固提高已学过的技术动作,达到熟练程度。
新授内容:蹲踞式起跑。
观看视频,教师用语言导入教学内容。
教师讲解并示范完整组合技术动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
分组练习,教师采用语言提示法和巡回指导法、个别纠正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在练习中逐渐掌握组合动作。
选优展示。通过展示平台,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发展体能 跳绳、平板支撑、仰卧起坐、上举哑铃,增强学生体能,养成自觉练习意识。
结束部分(3分)
放松操:随音乐师生同做,使身心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总结评价:教师对本节课内容的技术难点、重点以及动作掌握情况做归纳总结,学生谈谈本节课的体会。
教学特色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导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为学生营造了既紧张、又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