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根据“以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自主体验,愉快合作的学习气氛;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篮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的学习各种技术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为高一年级八班,学生32,男16人,女16人。本次课为第一次课,本课根据高一年级学生能力、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按照掌握篮球技术技能和发展的规律层层递进,创设篮球学习和有效学习情景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结合教学评价,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团队凝聚力和竞争意识。运用“尝试——合作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充分发挥教学双主体作用,体现了玩中学、学中乐、乐中练的特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大部分同学参与到教学中,发展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体验活动的乐趣。
技能目标:使90%学生通过基本掌握原地胸前传球动作,70%的同学能够掌握压腕拨指,并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手眼配合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游戏,在活动中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传接球动作方法;
教学难点:
全身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
六、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启发的方式导入本课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
热身活动
通过慢跑和游戏的方式,使学生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活动,又熟悉篮球场的各个区域
教学主要评价:
学生的反应速度、鼓励失误者,表扬学生聪明、机智、勇敢。
学习尝试
教师讲解、示范技术动作要领。带领着学生进行原地徒手练习;推拨球的尝试练习,过渡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看教师示范、模仿思考中尝试练习。通过模仿、观察、比较,师生纠正,记住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领。 教学主要评价指标:调动原有经验、建立正确概念。
合作探究
指出易犯哪些错误动作
接球时手形不正确,无缓冲动作;
传不准,传出的球无力量;
肘关节外张;
手和脚配合不协调等。
让学生在练习中注意观察,相互纠错,请同学谈学习收获,多角度地鼓励性评价学生,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合作学习效果。
教学主要评价指标:
认知传接球技术动作要领,交流提高,学习态度。
创新拓展
快速传接球比赛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快速传、接球能力。
比赛办法:
A:哪几组同学能完成一次性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40次(两人一球,间隔8米。);
B:哪一组学生能最快完成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次数40次。
教师评价,逐步导出新课题。
老师: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枝术除传得快还应该传得怎样?
学生:准。
引出下一个游戏。
教学主要评价指标:
快速传接球正确表现技术的能力。
素质练板支撑+连续跳跃
愉悦身心
回顾学习过程,提升兴趣,表扬学生的积极方面;提出要求在课后运用。带领学生进行放松练习,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内容。
教学效果预计
80%的学生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动作,70%的学生能够熟练的运动压腕拨指动作。
运动负荷预计:
练习密度:35%—40%
平均心率:110—12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