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及体能发展 教案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及体能发展 教案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3-27 16:1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及体能发展
指导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新课改需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宗旨,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与学法的处理上,都遵循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原则。本课采用“1+1 ”双效教学模式既注重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又强调体能的发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通过选择篮球技术教材课, 并且学生观看示范,师生演示讲解,基本掌握“双手传接球”技术动作。同时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与技能,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篮球运动的学习,可以发展学生走、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肺活量功能。 教材内容选择于高中篮球教学模块基本技术之双手胸前传接球,通过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并且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双手胸前传接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传接球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容易控制的优点。学生易于掌握,对学生以后的篮球技战术学习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
少数学生具有较好的篮球基础,但基本技术动作不规范,随意性较强;大多数学生接触过篮球,全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个体间差异不明显。这个年龄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对于新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浓厚。通过本节课教学,锻炼了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并且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以及组织和团队合作能力,敢于向更高目标挑战的良好品质。
教学的重、难点:
传球重点:
伸臂、翻腕、拨指的动作方法。
传球难点:
蹬地、伸臂、翻腕、拨指的有机结合。
接球重点:
伸臂、迎球、手放松,接球、后引、有缓冲。
接球难点:
迎球缓冲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
教具上通过自制教具和图片,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创设了轻松愉快地学习条件。课的设计上以投准练习、比赛、游戏为主线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尝试教学、示范、讲解、纠错等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使95%以上的学生初步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通过学生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学会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30%以上同学能较好地完成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通过游戏发展了学生下肢力量,熟练了运球技术,提高团队的执行力。通过传准练习及游戏比赛,既培养学生对篮球传接球的兴趣,又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乐趣。为日后篮球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教法与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练习、集体练习、比赛、游戏等手段使学生初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目的。
教法:
讲解法、示范法、探究学习法、语言激励法、游戏法、指导纠错法
学法:
分组练习法、集体练习法、合作练习法、展示法
七、教学过程(40分)
1、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
1)体委集合整队,师生问好。
2)宣布本课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3)检查、整理服。
4)安排见习生随堂听课。
(2)教师带领学生做各种篮球实战中的能够应用的跑的练习。既学习了交叉步、侧身跑、滑步的动作,又达到热身的目的。
(3)学生随教师示范同做热身球操。充分热身,熟悉球性。
2、基本部分
(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双手胸前传球的技术动作,并示范讲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动作及重难点。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传球动作。
(2)学生徒手模仿练习后,分组合作练习双手胸前传球,教师指导纠错,学生根据练习的水平提升可进行传准距离和球网大小的调整,学生分层次练习,让优差生都能得到较好地练习。找传的较好地学生示范。让学生知道想做的好并不难。榜样就在身边。 (3)传准练习主要是锻炼学生的传球能力,告诉学生在篮球实战中球是传给队友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接队友的传球。接球要点“迎、引、放”。徒手模仿练习后两人一组三米距离传接球练习,熟练后可增大练习距离。教师指导纠错。
(4)将学生分为四组进行双手胸前传接球接力,发展传接球的速度及准确性。
(5)蚂蚁搬家游戏。将男女学生各分为四组,男女生各占半场,各自比赛。在指定地点站好,哨响后蛙跳至球袋处取球,然后运球回出发的地点,也可到邻近小组处取球,规定时间内哪组篮球数量多哪组胜利。通过游戏发展了学生下肢力量,熟练了运球技术,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3、结束部分
1)在音乐声中,学生随教师引导示范做拉伸放松,缓解疲劳意念放松舒缓比赛的紧张情绪。
2) 总结。再次强调本课重难点,总结学生完成情况和布置下堂课的学习内容。
3)收还器材。师生再见。
八、生理负荷:
预计本课练习密度:50 ±5 %,平均心率:115±5次分,最高心率:140 ±5次分,第一次较高心率出现在双手胸前传接球分组比快阶段,最高心率出现在课的《蚂蚁搬家》游戏部分,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蛙跳和运球跑达到发展下肢力量的目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