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球上篮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为依据,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着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中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比赛等方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
基本掌握运球:停球上篮的技术动作要领,80﹪学生能初步掌握技术动作。
发展上下肢力量,提高身体灵敏、柔韧、协调等能力。
培养学生体现互相帮助、鼓励的优良品质,激发力争上游的精神,并且提高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教材内容
篮球:
运球二步半上篮
中程跑
教材分析
它是比赛得分的一种基本方法,需要人与球结合,运球与上篮结合,动作要领:运球结束后,右手托球,跨右脚,上在脚起跳,右手托球,平稳上送,手腕手指挑球上篮。
注意事项:
运球与停球上篮的协调性。
运球停时手怎样控制好篮球。
向前运球停止时,跨步只允许一步或二步。
上篮动作多样性。
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停止运球,持球二步的连贯性与协调性。
教学难点:
二步半的理解。
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2)班是选项班,学生54人。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身材各有差异,学生的柔韧协调素质和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个班有个别学过篮球基本技术,对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也有没有学过的,但对篮球很感兴趣,有不少还是小球迷,对这个项目而言有很大发展空间。但由于家庭、身体等各方面条件的不同导致水平有差异。
主要教学设想
鉴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我在本课教学中(本单元第一次课)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上重点解决好支运球的选位、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发挥,并注意加强常规教学、安全教育和严格要求学生。在本节课课练里继续贯彻身体平衡发展的目标,在发展下肢的同时也兼顾上肢练习。 开始部分进行集中精神的常规,调动课堂气氛和加强组织纪律教育,为完成课的目标做准备;准备部分进行行进间的身体各部位的练习,安排“课课练”中程跑发展身体下肢力量,使身体充分得到平衡发展,全面锻炼学生身体。 基本部分的运球二步半上篮教学主要是采用引导、启发、示范、模仿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发挥体育骨干作用,针对技术的难重点进行反复练习,循序渐进,重点解决传球技术,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效益。主教材后结束部分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安排简单的专门性拉伸练习,利用拉伸动作达到身心放松效果。
教学流程
课堂常规操练-武术操-提问-引入主教材-讲解与示范-学生练习-展示与点评-学生再练习 -课课练 -放松运动(拉伸练习)-小结-收拾器材,下课。
运动负荷预计
平均心率为:120—125次分,运动密度:50%--60%.
安全措施
在练习当中必须按老师要求完成练习,不能随意更改练习方式。
2、相互间要帮助、鼓励,并注意个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