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将运动实践的情境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运动习惯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立定跳远的练习及考核
三、教材分析: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高中跳跃项目的要求,立定跳远技术应属于水平五的要求范围(高中阶段),它是高中《体育与健康》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习立定跳远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复习和考核。另外,学习立定跳远,对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灵敏素质和协调性以及跳跃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能增强骨骼、关节、韧带和内脏器官的功能,还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拼搏、战胜自我的精神。并具有健身性、竞争性、娱乐性的锻炼价值。所以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立定跳远基本技术动作的复习和巩固。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简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在实施中以不同方式学习、练习立定跳远,减少教材学习的枯躁性。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把课的内容全部游戏化、比赛化,这样既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四、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2.由于当前独生子女数量大、吃苦精神、个性差异差等原因,我校的高一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学习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所以在学习时教学内容一定要合理按排。但高一学生中城市学生占多数,他们生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等特点也为很好的完成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想要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持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就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在立定跳远的单元教学中,每节课都需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玩中学,在情境中练,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五、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学生下肢力量和立定跳远水平。
3.情感目标: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快乐体育的意义,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体合作精神和终生体育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六、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游戏、比赛参与法;启发尝试教学法;示范法;指导、纠正错误法;表扬法等,将整个教学内容游戏化、比赛化,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参与,并在较为兴奋的状态下达到教学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较差的特征,因此宜在教学中多应用示范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进行模仿练习。
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分组合作练习法,学生在组内互助学习,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真实的需要;大胆尝试练习法,在教师或同学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做跨越障碍练习,以此增强学生的勇气,建立自信心,并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找出最佳的方法。
七、重点、难点:
重点:双脚有力蹬地向前、向上跃起,双脚同时落地。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落地轻巧。
八、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 2.热身慢跑 3.徒手操 4.热身游戏《兔子舞》
(二)基本部分
1.复习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技术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2.立定跳远考核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水平与能力。
3.游戏:“士兵突击”
设计意图:一节好的体育课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身体全面协调发展,所以在经过较大强度下肢运动后,在安排一个促进学生机体全面发展的游戏,不仅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 2、小结全课 3、收拾器材 4、师生再见
设计意图:在最后听着轻松的音乐,做着放松操让学生在经过较大强度体育活动后身体各部分得到放松,消除疲劳,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下堂课的学习。
(四)效果预计:
1、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认真参与各个内容的练习,达到教学目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间情感融洽。
2、预计每一位学生都能基本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3、预计的练习密度在50%---60%,平均心率达125---140次/分。
九、场地器材:
学校操场、体操垫8块、锥形标志桶12只、音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