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维观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教学内容
篮球运球急停急起(第一课时)
耐久跑
三.教材的分析
本课篮球运球急停、急起单元是水平五高中教材中重要的篮球运球中内容之一,它承上启下着篮球运球中高、低运球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两部分,也是篮球运动中较为普遍运用的基本技术之一,第二个内容设计的是趣味耐久跑练习,与第一部分学练的内容息息相关。耐久跑的设计无形之中对刚学的第一个技术内容又复习了一遍,对于正确动作的定型很有帮助。这样既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了学生的耐力,又能关注到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学有所得,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学情分析
本次课主要对象为高一年级混合班学生,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学习篮球技术的热情较高,加上已有高低运球的基础,为本次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是男女混合班上课,存在个体差异,女生在练习兴趣以及技能基础上不如男同学,这就要求对男女生区别对待,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材处理上层层递进,先复习原地高低运球以及行进间高低运球,再进行篮球急停急起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急起:后脚蹬地快速起动,手按拍球的后上方。
急停:跨步急停、降低身体重心、拍按球的前上方。
教学难点:
身体协调,控球稳定。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运球急停急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篮球的兴趣。
技能目标:
通过本节课让90%以上学生熟练掌握原地高低运球的动作技术,80%的同学能掌握初步掌握运球急停急起时跨步急停的技术动作以及对球的控制。
情感目标:
通过组织教学,激发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刻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教法学法:
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纠错探究法、运用拓展法
教学特色
在教学方法上,循序渐进,从原地高低运球-行进间运球—运球急停急起
突出本学科特点、将1-2-123的节奏和篮球急停急起元素从始至终进行贯穿。
场地器材和预计效果:
场地器材:篮球场、篮球40个、标志物若干、拉杆音响。
预计效果:练习密度:55% 左右,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十.安全措施:
1、课前检查场地器材,检查学生服装等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2、课上安排练习的同时观察学生,对特殊情况的学生特殊照顾。 3、合理安排组织队形,确保学生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