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成套动作》
指导思想:
本课秉承“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创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增强体育创新意识,提高节奏感,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成就感,提升自信心水平。在轻松愉快学习氛围和环境下进行有氧运动,更有效的学生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
本课时教材分析:
本次课为健美操“成套动作”单元的第三次课---《健美操成套动作》。通过学习健美操成套动作发展学生的协调性与节奏感,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和提高,充分发挥个人及团队创新意识进行队形变换的创编,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同时通过体能练习增强学生上、下肢、腰腹部肌肉的力量,也为学习和掌握更高层次的健美操成套动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练习,通过小组成员的公同努力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本课时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健美操基本步伐和简单的手臂动作,及8×8拍的健美操组合动作。学生对学习健美操的兴趣较高,掌握组合动作的能力较强,她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尤其表现在腰腹力量和上下肢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较好。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对于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和身体活动能力。 本课时重难点分析
重 点:
动作熟练,具有节奏感,上下肢协调配合。
难 点:
3种以上队形变换的创编
本课时内容安排:
采用“三段式程序教学” 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准备部分:
激情导入、热身准备:
内容:热身操(啦啦操成套动作)
目的:激情引趣,充分热身
要求:情绪高涨,动作标准,动作具有节奏感,展现出中学生风采。
复习组合动作
1.内容:学生分小组,在音乐的伴奏下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领做集体复习。
2.目的:复习环节可增加学生对动作的熟练程度,使动作更具规范性和动感性,为学习主教材做好准备和衔接。
3.要求:复习时认真、动作到位,注意力集中。
二、基本部分:
新授内容
教师展示本课教学内容 目的:教师利用完成示范法,将动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直观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求:学生感知健美操组合动作(二)的动作构成,建立初步的印象。
新授组合动作
练习一:组合动作的学习 目的学生在上几节课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组合动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方法1:讲解示范法和分解教学法相结合,教授学生组合动作。 方法2: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所新授的学习内容进行练习,加深印象,巩固动作,熟练动作。
方法3:通过教师带领下的集体练习法进一步掌握组合动作,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熟练性和标准性。
方法4:学生在跟随教师练习时,教师运用语言提示法,对动作的规范性进行提示,使学生动作标准性得到提高。 要求:学生练习时,集中注意力,保持良好身体姿态,体验学习过程。
练习二:队形变换的方法介绍 目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明确队形变化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借助教师的举例说明,应用到实际应用中。 方法1:教师讲解示范并举例说明。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练习三:自主创编及练习 目的:通过自主创编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创编过程中,感受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建立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方法1: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自主创编。 方法2:教师做巡回指导,可为学生提供基本思路。 方法3:教师利用平板电脑录制视频,使学生在视频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创编过程,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感悟团队的力量。
练习四:小组展示及评价 目的:通过小组展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提升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体能发展:
项目:直屈腿跳——平板支撑——仰卧屈伸腿——立卧撑 练习方法:各小组自行安排完成顺序(音乐伴奏)
目的: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腰腹力量及身体协调性,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为进一步学习健美操高级成套动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求:相信自我,挑战自我,顽强拼搏。
结束部分:
垫上放松活动 方法:随《Tamas wells》的音乐节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放松练习。
目的:教师利用音乐,为学生创设愉悦身心的意境,通过拉伸放松身心。
要求:动作舒缓,心情愉悦,放松充分。
2.课堂小结评价
3.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本课时教学特点:
本节课的特点就是通过小组创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电教有段,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和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合作意识。
本课时的教学方式与教法、学法:
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2.教法:讲解示范法、巡回指导法、语言激励法、分解教学法。 3.学法:观察模仿法、小组练习法、研讨互助法、展示法。
本课时运动负荷设计
全课练习密度预计:60±5 %;
最高心率预计:140±5次/分 ;
平均心率预计:120±5次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