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跑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初中学生好动、好学、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特点,合理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利用多种形式的曲线跑,感受离心现象,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弯道跑动作概念,充分运用体育游戏这一体育教学的好途径,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掌握正确的弯道跑技术,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跑是人在适应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种活动能力;是发展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它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本课以弯道跑作为教学内容,改变直接传授弯道跑技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首先感受曲线运动中出现的运动现象,再通过克服这种运动现象的多种形式的曲线跑的练习,达到探索归纳弯道跑技术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对新奇的事物易兴奋,对枯燥的事情易抑制,知识、原理等体育教学因素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本次课采用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离心现象的概念。教学中,在教法、组织、器材、场地的创新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运动技能目标:
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及学生的自我练习等手段,使90%的学生能初步学会弯道跑的技术动作,掌握好适当的身体倾斜度和合理的摆臂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
通过跑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发展速度、耐力、灵敏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及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身体内倾、摆臂幅度内小外大。
难点:控制身体平衡、克服离心现象。
教学过程:
本课分为三部分:
准备部分(8分钟)
教学步骤:
课堂常规
组织教学所需的常规内容,主要是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使学生明确课的内容和目的,集中学生注意力。
直道慢跑:
要求:保持距离,不许推拉,注意体验直道跑的感受(摆臂、身体指向、两脚用力);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
目的是通过活动感受建立教学内容的对比信息,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快速有效地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徒手操
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快速有效地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振奋学生的精神,为以下的教学作好准备。 (二)基本部分 (27分钟)
教学步骤:
圆圈跑(2圈)
带着问题慢跑,保持距离,不许推拉,注意体验弯道跑的感受(摆臂、身体指向、两脚用力)
教师示范、讲解弯道跑的技术要领。
学生通过对跑圈的练习,先体会弯道跑得动作,学生对此已有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明白为了克服直道跑惯性的离心力,进入弯道时,身体必须向圆心方向倾斜。后蹬时,右脚用前脚掌内侧,左脚用前脚掌的外侧着地。摆动时,右膝关节稍向内,左膝关节稍向外。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都应大于左臂;右臂后摆时,肘关节稍偏向右后方,前摆时稍向左前方等技术要领。这种先学后教的方法,比起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的传统教法,学生更乐于接受,对所学内容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学生反复实践体验。(2圈)
弯道跑是在跑进中改变行进的方向,当跑速较慢时,弯道跑是轻而易举的,但在快速的跑进中改变跑向,尤其是在幅度较大的变向,是比较困难的。它需要较强的控制身体、调整速度和判断的能力。运用启发性教学和通过学生反复练习,向学生讲解这方面的技术要求,从而使他们在快乐的实践体验中理解这些知识,达到本课的目标要求。
游戏“你追我赶”
要求按规则完成.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弯道跑的技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跑的能力.
(三)结束部分(5分钟)
教学步骤:
原地放松:跟老师做放松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趣味性,同时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让学生体验运动后的轻松与快乐,又一次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达到鼓励学生和继续提高的目的。然后在强调动作要领,加深印象。 师生道别:最后师生道别,再次拉近师生距离,养成文明礼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