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4-11 14:5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运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互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从而在体育学习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也为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农村学生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有一定的合作精神。所以,在教学中用游戏,模仿,程序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建立正确的过杆技术动作,并通过动态分组,不断激发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成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田径运动项目的一部分,也是初中的重点教材。本节课在教材选择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选择跨越式跳高的腾空过杆,落地为主教材,高中一年级安排跨越式跳高,是有其生理,心理依据。这个时期,学生骨骼弹性好,关节灵活,神经灵敏性高,反应快,容易接受,学习新动作。在本节课中,笔者采用橡皮筋,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转移学生“怕障碍”的注意力,合理有效地开展跳高教学。
四.教学目标
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确定为:
学生能积极、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2、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腾空过杆、落地的技术。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弹跳素质,发展身体协调与平衡能力。
4、学生能多次重复练习,体验成功,展示自我,培养团队精神。 五.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确定本次课重难点为:
重点:
摆动腿过竿后内旋并下压
难点:移髋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提高兴趣,设置游戏,自然过渡。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动态分组,自主选择的方法。结合实际,通过辅助练习,模仿练习,合作练习,选择练习等多种方法,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互相共勉提高,体验学习和运动的乐趣,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课的开始(3’)
课堂常规
体育委员集合,检查,汇报人数
师生问好
简述上节课内容,宣布本课的内容及目的
安排见习生 组织及要求;两列横队站队,做到快,静,齐。
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热身阶段(9’)
游戏:《找伙伴》(6’)。教师简述游戏的基本方法和规则,学生分成两组,相互拉手站成内外两圈,外圈多出一或两人。游戏开始,老师喊跑步,两组朝相反的方向跑动,跑几圈后,哨声一响,内圈学生马上立定,外圈的学生必须抓住内圈的学生为好伙伴,没抓着的学生算失误。要求跑的时间不能太长,内外圈学生可以调换。
双人操(3’)每节48拍
面对面压肩
拉手压腿运动
拉手蹲跳
4)膝,踝,腕回环
组织及要求
学生跟随教师的口令集体进行热身活动
做操动作幅度由小到大
动作规范,到位
学练阶段(29’)
练习内容:
复习助跑与起跳
要求:助跑步点准,步子稳,有节奏。起跳时迈步快,起跳快,衔接好。
纠错:拉大步捣小步,起跳腿高,脱节
原地摆腿触手练习
要求:直腿上摆
(3)上一步摆腿触手练习
(4)助跑起跳用摆动腿触手
要求:蹬摆衔接好,连贯。
左右跨越橡皮筋
要求:由慢到快做跨越动作
上一步跨越斜杆的练习
要求:跨越动作基本正确,过杆移髋
三至五步跨越60厘米皮筋
要求:移髋,转体,落地动作连贯
五至七步助跑自设高度练习
要求:依次轮流,注意安全
小团体跳高比赛,学生互评
教与学法:
教师讲解过杆,落地相结合技术。
教师示范一、二次,提出学习目标。
教师提示练习要点,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基本练习内容和器材条件。
根据标准,学生分组、自主练习。进行相互评价。
教师巡视观察、释难解疑、启发引导、帮助辅导、鼓动激励。
小团体挑战练习
(8)学生互评,畅谈收获。
练习重点:过杆,移髋。
要求: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团结协作,气氛热烈。
过杆时,练习者走出后,第二人方可试跳 (2)随时调整步点,达到起跳准确 (3)不许在杆两侧站立,注意安全
放松阶段(4’)
放松活动 双手拍打腿部,深呼吸。 2、集合 3、教师总结 4、收回器械 5、师生道别
场地器材
海绵垫、橡筋带、低凳、跳箱、跳高架、横杆。
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30次/分,最高心率为170次/分,出现在第三十五分钟左右
运动密度约为60%,运动负荷为中。
教学反思。
自学、自练、合作学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本次课给予自己的最大感受。
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如示范能力、关键词提炼、语言激励多发挥的很好。
本次课,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参与、兴趣、合作、表现等社会适应与心理目标,尤其紧紧抓住了“自学、自练与合作”,使学生在课的每一个环节里都感受到有趣快乐,甚至是陶醉。
4、有效发挥了骨干的作用,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