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健康舒适的学习氛围。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教材分析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最常用的一种传、接球方法,具有传球快速有力、准确性高、容易控制、接球后便于与其他动作相结合的优点,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是初中篮球模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有一定的篮球传、接篮基础,对篮球也比较感兴趣,加之学生正是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日趋完善,运动能力接近成人水平,这一时期,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水平进一步发展与提高。该年龄段学生模仿能力强,也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教学中采取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参与学生练习,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运动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传接球技术动作及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运用传接球技术能力。
3、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传、接球手型和用力顺序,接球后的缓冲动作。
难点:传、接球时身体的协调配合。
六、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自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分组合作式练习,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来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看图解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准备部分8分钟
常规教学;2、队列队形练习:停止间三转、齐正步互换走练习、八字跑螺旋跑;3、准备活动:球操。通过以上练习提高学生兴趣,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身心达到上课前准备状态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基本部分28分钟
学生看图解自学理解双手传接球技术动作方法和重难点。2、徒手模仿练习教师指导。3、分组练习。4、集合集中纠错。5、再分组练习。6、集合检测纠错。7、运球接力游戏。在课堂上通过这种教法和学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指导纠错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避免了课堂单一练习内容的枯燥,让学生产生厌烦心里,进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结束部分4分钟
听音乐放松练习。2、总结本课内容。3、布置作业收器材。通过听轻松舒缓音乐让学生心律达到上课前状态。
场地器材:篮球场、篮球41个、音箱1个、凳子8个、挂图8张。
十、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律130—135次每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