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 篮球同侧步持球突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 篮球同侧步持球突破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4-20 11: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篮球同侧步持球突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科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进行结构化教学,整个过程以提高兴趣、巩固技术为出发点,采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启发、辅助练习、动作提示、即时评价等,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同侧步持球突破的技术动作,在活动中让学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并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教材分析】
持球突破是队员利用灵活合理的脚步动作和逼真的假动作,结合运球去超越摆脱对手的一中攻击性很强的技术,持球突破技术动作主要由蹬跨、转体侧身探肩、推放和加速几个环节组成。篮球运动比赛是以两队队员相互协同攻守对抗和个人能力技术进行的竞赛过程。只有个人技术提高和集整体的智慧相结合,发挥团队精神,协同配合,才能获得最佳的比赛成绩。努力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熟练掌握和运用运球技术,同时又要与传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牢记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对抗运动,既要靠娴熟的个人技术和技能技巧,又要靠集体的相互配合和协同作战才能取胜,从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本校常年坚持篮球特色教学,采用合办分组教学,并聘请辽宁男篮退役队员路遥为我校长期教练,学生基础较为扎实,裁判法基本熟练应用。学生正处于运动技术的形成期,有篮球运、传、投的基本功,善于学习和思考,但是对技术的学习和运用能力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反复错误动作,所以做强化练习。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对技术、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也不同,照顾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尽可能给所有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体验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确定】
学生能积极参与篮球运动,主动完成同侧步持球突破技术动作的学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2、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篮球同侧步持球突破上篮技术动作的应用方法及作用与时机,明确同侧步持球突破上篮技术动作的概念。在消极防守的状态下,有95%学生完成同侧步持球突破上篮动作,在积极防守的状态下,有75%学生完成同侧步持球突破上篮动作。在教学比赛中,有60%学生正确利用同侧步持球突破上篮动作完成比赛。 3、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等综合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篮球裁判能力。 4、通过篮球参与运动,感悟篮球运动的无穷魅力,体验篮球运动的快乐,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在比赛中能体现出相互合作、拼搏进取、遵守规则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蹬跨、转身探肩、放求和中枢脚蹬地等环节之间的衔接。 难点:快速摆脱和超越对手。
【教学策略】 采用四段式教学法
热身部分
导入部分:采用问题导入课题(问题:在篮球比赛中,当我们持球后线路被对方阻截时,我们该怎么办?①停止运球②传球③突破),提示学生本节课学习采用突破技术面对阻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热身与熟悉球性部分:第一环节针对性设阻力蹬地练习。第二环节采用运球慢跑练习,结合运球技术,包括变向、后转身、起动、急停、急停急起、克服阻力运球技术,对前面学习的移动步伐进行了复习巩固为本课学习内容“同侧步持球突破”奠定了基础。
学练部分 3.实践与提高部分:由微课导入本节课的内容结合NBA比赛的镜头,结合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由静到动,由慢到快,由分解到完整,由统一到分层次练习,再到统一(小组对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持球模仿练习(跨步、转体探肩动作)——跨步放球(动作连贯、放球部位正确)——同侧步原地突破完整动作(动作正确、协调连贯)——移动接球持球同侧步突破(急停稳、速度快)——消极防守接球持球同侧步突破(巩固提高、并使用假动作突破)——积极防守持球突破(大胆突破、提高突破能力)。这样的设计与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竞赛与素质练习部分
4.教学比赛,三对三篮球赛,教师与学生做裁判。
5.专项素质与体能练习:学生连续做跳起打篮板接力(3分钟)、大、跳换步交换臂哑铃练习(88)
(四)放松部分
6.恢复部分:采用简单、松缓的拉伸方法进行放松运动。既达到放松目的,又愉悦身心。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视频直观教学、指导示范法、iPad视频视频实时错法、语言提示法、激励评价法、激趣教学法。 2、 本课引入了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明星比赛剪辑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兴趣。 3、利用心率带的使用,对学生的心率进行实时监控。
【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篮球24个,哑铃24组,标志物若干,多媒体设备一套
【教学预计】 运动心率:最高175次/分、平均140±5次/分
练习密度:75±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