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教案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教案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4-30 12:4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推动校园篮球为出发点,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篮球运动是当下校园体育活动中最流行的运动之一,其教育、健身、娱乐功能深受青少年学生的青睐。基于此特点,本课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依据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性质。在本节课教学中,以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能教学为主线,教师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和小组长的作用,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明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概念及价值,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享受、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功感,采用隐性分层教学,落实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提高,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为水平五高一年级篮球单元第一次课,它也是篮球投篮技术中一项基本技术,更是篮球比赛中主要的得分手段之一。该技术能发展学生身体基本运动能力,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敏度、协调性和爆发力;能提高学生节奏感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信、勇敢、果断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合作、竞争意识。由于其方法简单易学,实效性强,具有动作迅速、并要有较强的节奏感、易与其它动作衔接等特点,是比赛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得分技术。因此,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具有较强的可学性与可教性,该技术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控制球能力。
三、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别学生有消极对抗情绪,需要耐心引导。经过九年级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运球、传球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高一年级学生的素质也有较大的提高,篮球比赛中迫切需要学生学习组合性、进攻性较强的篮球技术。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协调性差的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项技术,挑战自我,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与要求,使学生从基础跨步接球教学开始解决高一学生学习篮球运球接三步上篮技术,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男生对于篮球比较热爱,教学过程中要提醒男生不要因为过度兴奋而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学习目标
1.知道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清楚运用时机。
2.能做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一大二小三高跳动作,连贯地完成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
3.在学与练中能相互帮助,相互纠正动作,遵守规则,让学生享受、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功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球上篮的步伐(一大二小三高跳)
难点:
跨步拿球
六、教学过程与教法策略
1、抓住“矮篮圈”这个器材,一线贯穿。利用呼啦圈自制的篮筐不但降低了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这一技术的难度,让一部分篮球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体验到了进球后的喜悦,同时还大大增强了本堂课的练习密度。
巧用手环,隐形分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给掌握技术较好的学生分发红色手环,在分层练习时,将戴红色手环的学生分到一组,采用隐性分层教学,落实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提高,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将单个技术与战术配合相整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技术教学最终目的是要运用到实战中去,因此在本堂课的分层练习时,通过单个技术与战术配合的整合,让学生明白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这一技术在比赛中的实际运用。
七、课前准备
篮球每人一个 、标志垫每人一个、音响1台、标志桶8个、呼啦圈若干。
八、预计课的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种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90%以上的学生对学习此项技术感兴趣,能基本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预计课的平均心率140次/分,练习密度50%左右,强度指数1.5左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