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类运动基础知识
课题 篮球运动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基础知识和比赛规程。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篮球运动让学生产生集体合作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重点
篮球运动的比赛规则和方法
难点
不同规则之间的记忆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解法。
教 案 设 计 内 容
起源与发展
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
场地与篮板
特点与价值
规则与简介
1:起源 1891年起源于美国,是詹姆士 奈 史密斯发明的。史密斯最初看到儿童做的投准游戏受到启发,在墙壁上订上盛苹果的竹篮子,用足球作为比赛的工具,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学生通过运球、传球,最终把球投进对方的球篮为得1分,最后得分多的一组获胜。 篮球运动就这样被发明了。因为最初用的篮子是竹子做的,后来就被命名为“篮球”。
2:发展 篮球运动发明后,很快风靡美国,不仅广大中小学生非常喜爱,成人也非常喜爱,如军人、传教士等。一时间美国人都投入到篮球运动的热潮中。 1893年,篮球运动发展成与现代相类似的篮板、篮圈、篮网,而且有了专门的比赛用球及规则。 篮球运动1893年传入法国,1894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波斯、1905年传入俄国。 1904年男子篮球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 1936年男子篮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946年美国NBA成立; 1976年女子篮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青山中学教学案专用纸2017.02
3:场地
4:特点
1、集体性:胜利的取得是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的。 2、对抗性:进攻与防守的对抗和心理的斗争中。 3、技巧性:技战术具有非常强的技巧。 4、趣味性:比赛与游戏的趣味性极强。 5、娱乐性:游戏、比赛、健身时具有非常强的娱乐性。 6、健身性: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综合健身效果非常好。
1、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不仅能发展参与者的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还能发展他们的空间与时间上的支配能力; 2、由于技战术的复杂多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 3、竞争对抗的游戏形式,能提高参与者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情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顽强拼搏精神; 4、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尝试成功与失败,能提高人们的自信心和心理自我调控能力; 5、通过游戏或比赛中的集体配合,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6、通过对技战术的掌握和运动经验的积累,能为以后学习其它运动项目提供帮助。 5:价值
1、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不仅能发展参与者的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还能发展他们的空间与时间上的支配能力; 2、由于技战术的复杂多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 3、竞争对抗的游戏形式,能提高参与者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情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顽强拼搏精神; 4、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尝试成功与失败,能提高人们的自信心和心理自我调控能力; 5、通过游戏或比赛中的集体配合,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6、通过对技战术的掌握和运动经验的积累,能为以后学习其它运动项目提供帮助。 6:规则
界定:违例是违犯规则的行为。 2、罚则:发生违例的队失去球权,由对方队在违例地点最近的界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篮板后除外)。 3、违例的种类:1)时间方面的违例; 2)跳球时的违例; 3)掷界外球时的违例; 4)罚球时的违例; 5)比赛过程中的违例;
课后反思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