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跑》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课以本节课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师引导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游戏与比赛的练习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努力营造一种愉快、科学、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一些耐久跑的练习方法,学会用脉搏测定运动负荷,并从多变而有序的教学中感受到奔跑的乐趣,收获自信。,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体育与健康》第五章田径教材中的耐久跑单元教学第二课次。耐久跑是人体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长时间跑步的能力,是学生体质测试考核的重要一项,可以提高人体有氧代谢的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发展,增强心脏供血能力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很好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耐久跑教学,学生一直以来感到枯燥和“折磨”,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分组完成四种不同的练习,学习耐久跑的动作技术。
学情分析
本次课授课班级高一学生,耐力素质普遍偏低,对于耐久跑教材普遍都有畏难心理,如何让学生接受这个教材,并且愿意主动介入到该练习中去进行锻炼,是体育教师比较关注的重点。本次课利用不同的耐久跑练习形式,蛇形跑、超越跑、折返跑、接力跑等练习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一般性耐力能力,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加以疏导,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耐久跑的节奏,如何合理分配体力,如何应对极点现象的出现等耐久跑教材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学习目标
了解耐久跑的正确技术动作,及耐久跑对提高人体心肺功能的意义。 2.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掌握长跑的动作技术要领,学会用脉搏测量运动负荷的方法,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发展学生力量,耐力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顽强拼搏,勇于担当的品质。
重难点
重点:呼吸与步伐节奏的合理配合。
难点:合理分配体力,极点出现时积极调整。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了解相关基础知识,合理分配体力完成教学任务,克服心理极点出现的不良反映等教学重点。本次课尝试把讲授式、体验式、合作式教学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逐步掌握运动技能。
教学方法:
导入法:课的开始部分,教师采用提问和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本次课的切入点。(2)语言法:(术语讲解):教学过程运用专业术语进行讲解,便于学生记忆动作;(3)对比法:将几种耐久跑的练习方法介绍给同学,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对比和学习,加深记忆。(4)音乐伴奏法:利用音乐的节奏,调控学生练习的强度。更好的让学生体会耐久跑的练习方法和手段。(5)实验法:通过学生自己摸索脉搏跳动的规律,来观察和记录自己的运动强度。
教学流程:
(1)兴趣导入; (2)游戏练习; (3)分组练习、集体练习、小组竞赛; (4)教师个别辅导与纠正; (5)各自记录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进行对比; (6)观看记录图记录数据; (7)寻找耐久跑练习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