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5—2、3)”课的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跳:跨越式跳高”教材为载体,依据高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自制多功能跳高架、多彩的教具、多样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以问题引导与方法叠加的有机融合来解决有力起跳、积极上摆过杆。在注重学生的多元化评价的同时,通过挖掘跳跃项目的德育内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挑战,培养勇敢果断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跳跃技能。
二、相关分析
1.教材分析:跨越式跳高是《体育与健身》高一年级基础内容I中跳的学习内容之一。本课是整个单元5课次中的第2、3课次。主要让学生学习跨越式跳高的起跳摆腿与过杆动作,动作的关键环节是有力起跳、积极上摆过杆。具体动作方法是通过斜向直线助跑后,远离横杆的腿起跳,靠近横杆的腿向上摆动,当身体升至最高点时,摆动腿过杆后主动内旋下压,起跳腿迅速上提过杆,摆动腿先落地,落地后屈膝缓冲。通过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学习,可以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等素质。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弹跳力。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断挑战自我等优良品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学会落地缓冲等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安全意识。
2.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1)班男女合班,该班女生较多,腿部力量相对薄弱。但该班学生活泼好动,对上体育课积极性很高,敢于挑战具有一定难度和技巧的项目。60%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了解和学习了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但是小学主要是以激发兴趣练习为主,没有进行具体技术动作的教学。本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本教材技术对力量、协调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有一定教学难度,在教学中采用逐渐增加难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合相关体能练习(相关跳跃练习)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本教材的教学效果。
通过前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助跑起跳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学生对跨越横杆的跃跃欲试,会分散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对于起跳摆腿过杆技术学习可能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学中应对这种情况加以关注与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经历助跑起跳头顶触悬挂物、摆动腿触悬挂物、原地与助跑起跳过杆动作的学习,能基本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有力起跳、积极上摆过杆动作。
2.结合助跑起跳过橡筋与横杆的练习和多样体能,发展上、下肢力量与协调素质,提高跳跃能力。
3.伴随小组练习与自我挑战,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和同伴间互相配合、相互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力起跳,积极上摆过杆
难点:助跑起跳与摆腿过杆动作的衔接
五、教学流程与策略:
1.器材新颖,提高学练兴趣
本课摒弃了发射状跳高场地布置,利用自制的多功能跳高架(每4人一个),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同时能增加跳跃次数,提高练习密度。利用3通、直通、PVC管做成的多功能调节杆、橡皮筋、标志物的分、合、限制区域跳跃、增加高度等练习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练习中体会重点动作,避免枯燥单一,并且难度由易到难,成功体验,建立自信,进而提高学练兴趣。
2.问题引导,领悟动作要领
通过助跑与起跳动作要领的提问,唤醒学生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更好的领悟动作要领。通过如何才能跳的更高这一主题的设问以及对过杆技术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的提醒、提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找出动作的关键点,从而加深学生对助跑起跳与过杆动作衔接的理解。
3.方法叠加,解决重难点
在慢跑中听节奏的3步助跑与起跳手触杆,到复习有节奏的3步助跑头顶标志物,再到学习上一步起跳、3步助跑起跳摆动腿触标志物、5步助跑起跳过橡筋等练习。各环节环环相扣,学习过程由简到难,从辅助练习到限制练习再到挑战高度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有力起跳、积极上摆过杆技术,不断挑战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
4.多样体能,发展综合素质
在身体素质练习中,利用场地上的垫子、橡筋、跳高架进行俯撑爬行、俯撑开合跳、俯撑移动接行进间蹬摆练习、起跳摸杆等来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及腰腹力量素质。为接下来更高难度技术学习打好基础。
六、问题预设:
1.起跳时身体向前冲或跳不起来
解决办法:(1)适当控制助跑速度;(2)多练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动作。
2.起跳腿碰杆
解决办法:(1)检查起跳点与助跑角度,助跑角度不能太大或小,起跳点不可太远;(2)注意起跳腿迅速上提;(3)做踢腿、摆腿动作,加强柔韧性;
3.摆动腿碰杆
解决办法:(1)选择适合自己的起跳点;(2)加强3-5歩助跑起跳摆腿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