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指导思想: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次课教学将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今后的篮球技战术教学打好基础。将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分解进行教学,让学生细致全面的了解传球和接球的动作要领,为学生完整的协调练习打好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篮球传球练习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的传球路线、手指拨球、迎接球及协调用力等环节不断得到改善。将双手胸前传球和篮球运球等技术相结合,帮助学生将传球技术融入到篮球运动中。 二、教材分析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的基础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桥梁作用,是更好的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对发展青少年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有积极促进作用,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手段。本单元共5课时,本次课是篮球教学第3课时,教学内容为新授内容,主要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尽快掌握其它传球方式,为篮球技战术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良好时期,而心理发育处于不稳定的分化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反映他们好动,好奇心强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因此在重复的练习中,学生容易厌倦。由于上课班级学生的篮球基础不是太好,对篮球的控制能力不强,可能会在基础动作上花费较多时间,所以在拓展教学的环节中会存在一定困难,不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
学习目标:
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过程,知道传接球动作要领,了解传球的时机。 2、掌握双手胸前传球的蹬地、伸臂内旋、抖腕拨指及接球迎球的动作,能协调舒展的完成传接球,并能尝试将传球和运球结合起来练习。 3、在学习中增强学生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着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学习难点:
重点:
伸臂内旋、抖腕拨指、协调用力
难点:
传球动作融入到实战中的运用
教法与学法:
本课的教法以“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为主;学法以“观察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为主。
教学流程:
热身活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2人面对面传球-→4人传2球-→限定高度、路线的传球-→2人迎面运球传球-→4人移动传2球-→有防守下的传接球-→2人运球传球投篮-→复习篮球步伐-→游戏-→放松练习
场地器材
场地:篮球场2片
器材:篮球21个、球托21个、呼啦圈10个、音响1个
场地布置:四个方向各画2条直线,2个相对的方向直线长18米,2个相对的方向直线长12米,在线上间隔3米标1个点,呼啦圈摆在小组后面的外围,球和球托放在呼啦圈里面。
安全措施
课前了解学生原始健康状况,安排好见习生;做好专项准备活动,使学生关节得到充分活动;在传球过程强调力量适中、相互配合,避免被球戳伤、砸伤;调整学生练习间距,避免练习中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