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篮球运球和投篮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篮球运球和投篮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5-15 09:0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球和投篮
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身学科的总目标,应贯穿于每一堂实践教学课之中,因此,本课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健康第一”必须讲究实效,寻求体育健身的最近发展区;切实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上海二期课改的重要理念。因此,要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实践这一指导思想,现对课的设计作以下说明。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组织过程,以期实现认知过程:由不知到知的转化;思维过程:由被动的模仿到主动善思会学的转化;心理过程: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和“我爱学”的转化;能力过程:从理解知识原理到掌握技能技巧的转化。
学情分析
篮球部分的内容是学习运球和投篮。通过运球和投篮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篮球技术中的基础技术,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篮球基本意识。符合本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耐力跑是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其身体发展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而在传统的耐力跑教学中,较偏重于跑的动作技术而忽视切实有效发展有氧耐力的健身知识和方法的教学,适宜运动负荷的安排。从学生看,在耐力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善于合理分配体力,控制适宜的运动负荷。因此,从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本课将教会学生自我控制跑速作为教学的重点。目的是教会学生科学的健身方法,能有序有效地发展有氧耐力,并能减少和避免由于不会或不善于控制跑速而带来生理不适应和心理恐惧。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设疑—体验—解惑—领悟—掌握”的教学主线,以“集中—分组—分层—互评”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了解传切配合的技术要领,初步掌握传切配合战术。
教学特点与组织
教法学法上采用启发引导、自主合作、交流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达到愉悦身心、发展能力的目的。 2.注重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3.在复习篮球时,将运球和投篮结合可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4.在主教材的教学中,分组学练等组织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团体合作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练耐力跑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学生的实际出发,本课将教会学生自我控制跑速作为教学的重点。 6.本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运动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身体活动、探究能力和思维活动中均留有一定的活动和发展的空间,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践。
教学流程
热身部分: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景的导入,活跃气氛的同时达到热身的效果,同时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基本部分:本课尝试小组合作探究、互助互学的互动方式,完成篮球运球和投篮的动作学习。先通过教师示范动作,对动作有个初步印象,然后通过师生共同练习完成篮球技术动作,再分组通过合作交流、互助互学、师生共同参与展示与评价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练习,营造合作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使学生体验到合作探究、获得成功的愉悦。在练耐力跑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学生的实际出发,本课将教会学生自我控制跑速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个性是有差异的,耐力的基础水平不一,因此,在教学中运动负荷安排不宜搞一刀切,而因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为此,在教学方略上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耐力基础水平出发,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定、自控分时分段跑速的方法,手段上辅以音乐信号提示和跑后自测脉搏,即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耐力水平分解成男25”、女30”时间的适宜跑距(约90-110米),以培养学生自我控制适宜跑速的能力。
结束部分:通过听音乐意念放松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同时布置课外作业,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身心状况预测
心理状况预计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自主练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并使每个同学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生理状况预计
本次课的练习密度:45-50% ,本课密度:50-55%,平均心率125-130次/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