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方针,贯彻“健康第一”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活动平台,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竞争意识;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发展学生的运球能力和协调能力,
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展现学生的青春活力。
教学重难点
是对球速度、方向的控制;难点是上下肢的协调和。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篮球是他们喜爱的一项运动,学生学习热情很高。之前学习过一段时间的篮球,运球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仍参差不齐。这个学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但又兴趣多变,太过乏味的练习会使其失去学习兴趣。要求在教学中要关注个体差异,多表扬少批评;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性,创新练习方法,鼓励竞争,激发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动体与动脑结合起来,促进各层次学生提高,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准备部分:
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根据体育实践课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慢跑练习、原地球性练习,达到热身目的。
基本部分:
复习阶段:
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做原地高低运球、体前交叉运球、两人一组运球抢球的练习;
学习行进间运球:
教师采用讲解法、示范法使学生建立动作表象,采用练习法、提问法使学生掌握运球的基本动作,通过运球游戏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运球技能,达到预计教学目标。
德育教育阶段:
游戏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积极拼搏、敢于竞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品质,发挥体育的多功能性。
结束部分:
学生进行放松,达到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目的。
安全措施
提前准备好场地、器材;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预防损伤;
规范学生按正确的技术动作来学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强度;
4、加强安全与纪律教育,安排好见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