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设计
课的内容
高一年级软式排球基本垫球技术——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教材分析
在高中排球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垫球技术,掌握动作 技能,并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排球垫球技术种类很多,常用技术有:正面双手垫球、侧面双手 垫球、背垫、跨步垫球等,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最基础、运用最广泛,因此本次课把它作为重点来学习。
重点:垫击球的位置,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和全身协调用力;
难点:全身协调用力垫球。
排球教学单元设为6次课,本课为第2次课。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54名学生,第一次课通过观看28届奥运会中俄女排冠军争夺赛,又加上学生初次接触软式排球,学生对排球的学习兴趣特别高,但高一的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身体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和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学习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排球垫球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排球运动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垫球技术,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 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创新、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给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并提高其能力。
教法设想
以游戏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启发学生观察问题→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学习→找出自己的错误并纠正→巩固技 术→掌握技术。
分组教学,以优带差,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我能行、我会 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运用电脑进行教学,增强动作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尽快掌握 动作。
制作教学卡片,各小组针对卡片内容有针对性地模仿——自学——合作学练——合作比赛——个人小组展示。
用女排精神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排球锻炼,热爱排球运动,不断进取,时时进步。
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观察——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
—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体现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能力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流程
游戏
目的:热身,熟悉垫球部位,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
方法: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在两个排球场进行;每大组又分两小组,进行迎面接力赛。
规则:
球落地后立即捡回,并在掉球处重新开始做。
采用三局两胜制,负队罚俯卧撑每人五个。
双手垫球技术的基本动作要领
垫球手型
①叠指法
②包拳法
击球点与部位
腕上10厘米左右两小臂挠骨内侧所构成的平面处。
垫球技术分解动作
垫球技术口诀:
插、夹、提、移、蹬、跟
插:降低重心,两臂前伸,插到球下 夹:含胸收肩,两臂夹紧,两肘伸直,前臂击球压腕 提:含胸后提肩 移:移动到位,正面对准来球 蹬:手臂击球时下肢伸腿蹬地 跟:重心随球向前
完整的正面双手垫球动作
练习形式(学习技术)
①垫固定球 一人持球,站在垫球者体前,垫球者做正面双手垫球动作,体会 全身协调用力和正确的击球位置。
②垫抛球 巩固垫球手型,熟悉球性
③自抛自垫 巩固垫球手型、击球点和用力顺序
④对垫 提高垫球技能
教学卡片(反馈学习)
常见错误
抱手跑
击球部位不准确
击球过早或过晚
挥臂发力 纠正方法
击掌垫球 (2)两人一组,近距离(3到4米) 一人抛一人垫,反复练习。 (3)加强对落点的判断,两人一组,一抛一垫。 (4)加强徒手的蹬腿、提肩、夹臂 和压腕练习。
隔网对垫接力(巩固技术)
巩固垫球技术,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
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课堂练习密度:30-35%
练习强度:中等偏上。
课堂情感氛围
激发兴趣,积极思维,协作互助,团结向上。
场地器材
1、25个软排 2、挂图一副 3、卡片若干 4、电脑一部 5、哨子一把 6、两个排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