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跑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接力跑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5-28 19:1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接力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接力跑的概念、发展、特点、锻炼价值、基本技术和战术、基本的规则和裁判法等。
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技术及教学手段与方法、发展接力跑的专项身体素质。
情感目标
通过接力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提高学生对接力跑学习的兴趣及自信好胜、勇于拼搏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能够感知、欣赏接力跑的速度美、衔接美与协作美。
教学内容分析
接力跑时由周期性的短跑与非周期性传、接接力棒技术构成的,以规定人数、限定距离、并以接力棒为传接工具的团队性竞赛项目。能量代谢类型主要以磷酸原代谢形式为主,糖原代谢为辅。生理机能的特点着重表现在神经过程灵活性高,转换速度快。
每个队员为争取团队的胜利而不遗余力地奔跑所呈现出来的流畅速度、棒次之间传接力棒的默契合作或突入齐来的变数,造成各队争先恐后的竞速场面,使接力跑充满了较强的同场竞技性、观赏性和戏剧性,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接力跑符合体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深得学生的喜爱。通过接力跑教学能有效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强度,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技能;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素质与快速奔跑的能力;曾强竞争意识、树立团结协作的观念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接力跑成绩取决于第一棒队员的起跑速度、各棒次队员的跑速、棒次之间传接棒的时机与技术的顺畅程度和棒次安排的战术策略等影响因素。
接力跑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在告诉奔跑中顺利地完成传接棒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接棒人的起动实际和传接棒时机的确定。
教学策略
准备活动
1.活动关节
(1)活动肩关节
①前后直臂摆动练习。
②前后屈臂摆动练习。
(2)活动肘关节
后甩臂练习:在前后屈臂摆动的基础上,当臂以肩关节为轴后摆至一定高度时,将小臂以肘关节为轴向后甩开。
(3)活动髋关节
①髋的屈伸练习:大小腿屈腿,向前高抬大腿至与地面基本平行;向后大小腿直腿,后伸整条腿,将髋关节伸展开。
②髋绕环练习:一腿支撑,另外一腿大小腿折叠,做出跨栏的过栏动作。两臂、上体协调配合。
(4)活动膝关节
①扶揉膝关节:两腿并拢,体前屈两手扶膝关节处,两脚跟不离开地面,身体微微上下震动。起立后成体前屈,两手扶膝关节处向后振压。
2.腿部肌肉拉长练习
静力和动力、原地与行进间相结合的腿各部位肌肉的拉长练习。
3.跑的专门性练习
行进间小步跑接放松跑练习。
行进间高抬腿接放松跑练习。
行进间后蹬跑接放松跑练习。
4.接力跑游戏
(1)迎面接力
(2)环形接力
技术教学
1.学习有关接力跑的基本知识
教师只要运用讲解、演示法、示范法说明接力跑的概念、正式比赛项目、发展、特点、锻炼价值、技术结构与战术、基本的规则与裁判法等。
采用集中讲解的组织形式。选用的教具主要有: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录像片、技术挂图、技术图片等。
2.学习传、接棒技术
(1)教师讲解上挑式和下压式传、接棒技术的动作要领及优、缺点。
(2)请一名学生配合教师示范,演示上挑式、下压式传、接棒技术。
(3)原地徒手上挑式、下压式传、接棒技术的单个动作练习。
(4)原地徒手上挑式、下压式传、接棒技术的配合动作练习。
(5)原地持棒上挑式、下压式传、接棒技术的配合动作练习。
(6)慢跑原地持棒上挑式、下压式传、接棒技术的配合动作练习。
(7)中速跑持棒上挑式、下压式传、接棒技术的配合动作练习。
组织形式:(1)、(2)采用集中讲解、示范的形式。(3)采用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在教师统一口令指挥下练习。(4)、(5)、(6)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前后排两人一组,相距1.3米—1.5米,传棒者身体的右侧与接棒者身体的左侧相对,在教师统一口令指挥下(或自由)练习,传、接方法以及传、接者可以互换。(7)采用前后排两人一组,相距2—3米,在跑道上自由进行传、接方法以及传、接者可互换。
主要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演示法、分解练习法等。
主要选用教具:接力棒、技术图片等。
3.学习各棒起跑技术练习
教师讲解并示范各棒起跑技术。
第一棒弯道蹲踞式起跑技术练习。
第二、四棒直道半蹲踞式或站立式技术练习。
第三棒弯道半蹲踞式或站立式技术练习。
组织形式:
采用集中讲解、示范的形式。
采用在教师统一口令指挥下,在4×100米接力跑各分道起跑线后持棒分组练习。
采用在教师统一口令指挥下,在4×100米接力跑各分道第一、三接力区内分组练习。
采用在教师统一口令指挥下,在4×100米接力跑各分道第二接力区内分组练习。
主要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演示法、分解练习法等。
主要选用教具:接力棒、技术图片等。
4.学习接力区内传、接棒技术
教师讲解接力区的范围、起动标志线的确定及适宜的传、接棒时机。
两人一组在接力区内传、接棒技术练习。
2×50米接力跑练习。
组织形式:
采用集中讲解的形式。
采用两人一组高速在接力区内完成传、接棒的自由练习。
采用在教师统一口令指挥下,两人一组高速在接力区内完成传、接棒的成组练习。
主要教学方法:讲解法、分解练习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主要选用教具:接力棒、标志物等。
5.学习全程接力跑技术
教师讲解各棒棒次安排的策略。
4人成队的接力跑练习。
4×50米接力跑练习。
4×100米接力跑练习。
组织形式:
采用集中讲解的形式。
采用4人一组高速跑中完成传、接棒的自由练习。
采用在教师统一口令指挥下,4人一组高速在接力区内完成传、接棒的成组练习。各棒可以以此轮换。
采用在教师起跑口令指挥下,4人一组完成标准的4×100米接力跑练习。
主要教学方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比赛法等。
主要选用教具:接力棒、标志物等。
6.简介4×100米接力跑技术
(1)4×100米接力跑技术的特点、主要规则和裁判法。
各棒起跑的位置。
传、接棒的方法。
组织形式:均采用集中讲解的形式。
主要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演示法等。
易犯错误、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
1.传棒人追不上接棒人
产生原因:接棒人过于紧张,高估了传棒人的速度,起动过早或起跑标志线离接力区过远。
纠正方法:缩短起跑标志线至接力区的距离,情绪放松,准确判断起动的时机。
2.传棒人超过接棒人
产生原因:接棒人低估;额传棒人的速度,反应迟缓,起动过晚或起跑标志线距离接力区过近。
纠正方法:延长起跑线至接力区的距离,全神贯注,准确判断起动的时机。
3.接棒人接棒时回头
产生原因:缺乏系统的训练,对顺利完成接棒尽心不足,精神过于紧张。
纠正方法:在各种跑速下反复练习正确的传接棒技术,形成动力定型,有把握面对比赛。
4传(或接)棒人没有按照合理的位置跑进,给传接棒人造成困难。
产生原因:各棒次缺乏合理站位的配合训练。
纠正方法:明确各棒次合理的站位配合,并加强训练。
5.传棒人持棒臂前送太早,或接棒人接棒臂后伸太早,或者起跑时接棒臂即拖拽在提后,影响跑速的发挥。
产生原因:传棒人跑到接近传接棒时过于疲惫,担心不能及时赶上接棒人,或者接棒人担心不能及时接到棒。
纠正方法:传棒人根据两人之间的跑速、状态和情况以口令的形式反复进行练习。
掉棒
产生原因:传接棒动作过于紧张,在接棒人还未做好接棒动作即开始传棒,或手持棒的部位不正确。
纠正方法:传棒人应在确认讲棒已经安全地传递到接棒人手中时在传棒,确保正确的传接棒动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