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铅球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推铅球运动的文化;了解推铅球的场地、器械、规则的变更;了解推铅球技术的发展;掌握推铅球的概念、技术组成、技术动作要领及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理解推铅球的教学设计。
技能目标
能够完成、示范合理的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组成部分的动作;能够精炼地对技术动作进行讲解;能够分析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的手段;能够运用教学设计的内容组织中小学铅球课教学。
情感目标
培养阩组织纪律性,注意安全,养成严格的遵守投掷常规的习惯。培养学生在练习中不怕脏、不怕累、克服困难的品质,造就良好的教师风范;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的互助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教学内容分析
推铅球项目的特点与价值
推铅球是田径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项目之一,是体育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背向滑步推铅球教材为持器械项目,教学过程汇总的安全要求较高,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于是。
推铅球技术练习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力量等素质,为其他项目的学习提供身体条件,并对其他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有较好的促进
影响推铅球成绩的主要因素
从技术角度和心理学、生理学角度分析影响推铅球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出手速度、出手高度、出手角度和动作技术的流畅程度以及心理应激程度和生理机能状态。
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之初让学生掌握正确推铅球技术的最后用力顺序是推铅球技术教学的重点。
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学重点转变为沿投掷圈中线向投掷方向做出大幅度的滑步动作。
在进行完整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为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连贯衔接。
教学难点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滑步动作的摆蹬配合、最后用力前形成良好的身体扭紧,以及超越器械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教学策略
准备活动
推铅球项目因为其技术性较强,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促进学生尽快掌握技术,在每堂课的准备活动中除了采用常规的活动内容外,建议多采用专项练习进行准备活动。
利用教材、网络资源创编相关内容、采用讲解示范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身体各部位的活动练习。
上肢活动内容:按照推铅球最后用力时手臂、手腕和手指的技术要求进行内容设计,如压腕练习、推臂压腕练习等。
躯干活动内容:以躯干侧屈、前屈、转动、挺胸等练习内容为主,符合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不同阶段的要求。
下肢活动内容:以倒退走、倒退体前屈走、倒退并步跳、摆动团身、转蹬、提踵等练习为主,与推铅球技术各阶段的下肢动作相吻合。
技术教学
本内容采用建立完整技术概念、学习握持铅球技术、最后用力(原地腿铅球技术)、预摆与准备滑步和滑步技术、完整技术学习的流程进行教学。
明确推铅球项目的特点,建立腿铅球技术的完整概念
利用视频、课件、技术图片、教师动作示范等手段,采用讲解示范、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向学生简单介绍推铅球技术发展的历程、比赛场地、器材、规则及国内外优秀铅球运动员的资料,使学生对铅球比赛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习推铅球的兴趣,树立努力学习的决心。
握、持铅球技术教学
通过观察握球的手型、球的位置、持球的部位和手型等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通过讨论把攥式握球方式的弊端、持球时掌心的方向对推球的影响等,为掌握正确的技术奠定理论基础。采用握球倒手练习,持球下蹲、转体、侧倒、体前屈等动作练习,以及对地拨球和各种抛接球练习来感知铅球的球性,掌握握球和持球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用力(原地推铅球)技术教学
利用教师讲解、动作示范等技术手段使学生建立原地推铅球完整技术和各部分技术的表象。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动作或观看动作录像,讨论有关右髋、右脚的运动形式,超越器械形成的姿态,,以及正确合理技术与错误动作的差异等内容,明确原地腿铅球技术的关键环节。通过徒手练习、持器械分解和完整练习让学生体验动作感觉,掌握原地推铅球技术动作。采用徒手或持器械的基本姿势练习、徒手右手推右髋练习、左手拉右髋练习、橡皮条与肋木等辅助器械,来巩固起体和满弓技术动作;采用前抛、后抛、正面头上抛球等内容巩固整体有力技术;利用对地拨球等练习提高末节用力效果。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原地推铅球技术:
基本姿势:两脚成外八字型左右开立,与肩同款或稍比肩宽。左脚脚尖与投掷方向夹角约30度,右脚外展与投掷方向夹角约135度,左脚脚尖和右脚脚跟在一条连线上。上体智力,两臂侧平举。身体重心右移,弯曲右腿,躯干向右后转动、倾倒,双肩与地面平行。右膝关节的垂线超过右支撑脚的脚尖。眼睛注视投掷反方向2米左右。左脚脚跟抬起,以左脚前脚掌内侧着地,左腿略弯曲。平伸的右臂回收顶在右下颌部,左臂回收并内旋,伸向投掷反方向。
起体技术:完成原地推铅球基本姿势后,左臂弯曲前臂内旋、掌心向外,以肘为力点首先主动发力向投掷前上方引领,右髋随之积极向投掷方向转动,在右髋转动的牵引下,右腿
满弓动作:在起体动作的基础上,右下肢继续向投掷方向运动,右脚移动至站位距离的1/3或1/2处。后伸的左臂屈肘弧形向投掷方向摆动至身体左侧固定左肩。在左臂的积极引领下,头部快速向投掷方向转动,使身体重心由低向高、由后向前、由右向左移动,在左侧支撑轴对抗用力下,使身体形成满弓状态,眼看投掷方向前上方,形成最后出手前的超越器械姿势。
用力动作
①整体用力:在满弓的状态下,蹬伸右腿,使身体重心由右向左向前移动。在左侧支撑轴撑蹬对抗用力下,右胸积极向前运动,由于胸部的快速运动赫尔投掷臂的被动用力使铅球离开颈部而滞后于胸部,造成胸部被充分拉伸的状态。头部转向做擦,以大臂带动小臂匀加速的形式沿着38—42度的角度将球推出。
②末节用力:在整体用力的基础上,左脚跟抬起,左侧支撑轴充分撑蹬,基本与地面垂直。左肩低于右肩,头转向左侧,右腿充分蹬伸,体重基本移至左腿上。在投掷臂接近充分伸直的同时,手腕背屈,使铅球从指根向指尖滚动。在指屈的作用下中指和无名指指尖作用在铅球的几何重心(与地面夹角为38—42度)上,并且继续用力将球拨送出去。铅球离手后,五指并拢,指尖指向身体外侧。
维持平衡动作:在末节充分用力的基础上,铅球离手后,迅速弯曲双腿,降低身体的重心高度,左右腿计时换布,维持身体平衡。
滑步技术教学
利用教学录像、教师讲解和动作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预摆团身和滑步动作表象。让学生观看自己的动作或动作录像,讨论左右脚的运动形式、方向、距离、躯干姿势、滑步的距离、重心的起伏等对成绩的影响,进一步强化正确的动作概念。通过徒手或持器械进行分解和完整练习,让学生体验动作感觉,掌握技术动作。采用徒手或器械预摆团身、背向滑步及背向滑步及背向滑步成最后用力姿势的练习过渡到完整技术练习的方法,巩固提高滑步的技术。在持器械联系中注意练习距离的远近,以确保练习安全。
完整技术教学
利用技术图片、录像资料、教师示范等手段教学,使学生深刻感知完整技术。采用让学生观察完整动作的连贯性、流畅性、舒展度等内容,并且讨论这些内容对推铅球成绩的影响,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徒手和持器械的反复练习促进学生掌握完整技术。练习中应该注意安全。
易犯错误、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
抓握以前求。
产生原因:概念不清、手部力量不足
纠正方法:消除学生不良心理;帮助学生完成正确动作。
置球部位不合理,练习者将球放置在颈后、肩上或手向上托举。
产生原因:主要是概念不清、怕脏
纠正方法:消除学生不良心理;帮助学生完成正确动作。
持球时,肘部过分上抬或者过分下垂。
产生原因:动作概念不清。
纠正方法:让学生认识错误动作的危害;帮助学生完成正确动作。
持球时掌心冲天、托举球。
产生原因:正确技术动作概念不清、图省力、怕脏。
纠正方法:帮助学生完整正确动作。
两脚前后开立距离过大或过小;左脚站位过分偏右超过了右脚的位置或者过分偏左。
产生原因:动作概念不清,自认为能够较好用力。
纠正方法:根据练习者的身高,在地面上标记出适宜距离的两脚位置,进行反复练习。
只下蹲不后倒。
产生原因:动作概念不清,担心球掉落。
纠正方法:认识到只下蹲不后倒的危害;消除不良心理;持球撒手练习:在完成动作的基础上,将持于颈部的铅球自然放开,手不动,让学生观察球的落地点,检验动作的正确程度。
最后用力时上体抬起过早、过大。
产生原因:动作概念不清,急于上体用力。
纠正方法:反复进行起体动作的练习。
最后用力过程中右腿只蹬不转。
产生原因:用力概念不清,急于用力
纠正方法:采用右脚前标志物法进行校正,让学生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转动右脚触及标志物,强化右脚的转动动作。
推球时单纯使用手臂的力量。
产生原因:投掷臂过早用力,用力顺序不明确;身体各个部分动作不协调;最后用力时姿势不正确,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
纠正方法:学生做好预备推球姿势,教师在前面抵住学生的右手,或者在后面拉住学生的右手,要求学生反复做蹬腿、抬体动作;学生做好预备姿势,教师在后用左手压住学生左肩,结合学生做蹬腿时,用右手推右髋向投掷方向转动;原地(正面或者是侧面)推球,利用下肢和上体做出鞭打动作将球顺势推出。
推球时臀部后座。
产生原因:右腿蹬地不充分,髋部未能转至正对投掷方向;最后用力时两脚前后之间的距离过长;左脚制动大;怕出圈犯规。
纠正方法:教师站在后面,两手扶在学生髋的两侧,推球时帮助转髋、送髋;徒手做最后用力练习,要求用右手触及前上方一定高度和远度的标志物。
推球时身体向左侧倾倒。
产生原因:左臂过分向左后方摆动;左脚的位置过于偏左,形成两脚左右的间隔过大,造成左侧支撑不稳。
纠正方法:先将左臂屈肘固定于体侧,做原地推球;右侧正前方固定标志物,原地推球时(也可徒手)按照标志方向推出;地上画出两脚的位置,要求滑步后两脚落在标志上;背靠固定物体。
推球时出手角度过低
产生原因:左脚支撑无力或者膝关节弯曲;推球时低头或向右后下方转动;推球动作慢。
纠正方法:在投之前上方一定高度和远度处悬一标志物,要求推出去的球触及标志物;推过一定高度和远度的横杆(横杆和标志物的高度和远度根据学生的成绩而定)。
滑步时只蹬不摆。
产生原因:认为蹬地是主要的,忽略了左腿的摆动作用;身体协调性较差。
纠正方法:采用标志物进行矫正。在具有较投掷方向悬挂标志物,在蹬伸右腿的同事,摆动左腿触及标志物后落地。徒手预摆团身练习。从站立姿势考试,反复做提前屈、下蹲、团身练习,动作要连贯协调。
滑步距离太短。
产生原因:蹬地和摆动腿力量不够,或结合不好,或拉收小腿不积极。
纠正方法:徒手或持球反复练习蹬摆动作结合;连续做拉收小腿的练习;在地上画出两脚落地标志,要求学生滑步后落在标志上。
滑步时身体重心上下起伏较大。
产生原因:蹬地或摆动腿过于向上;右腿未蹬直,过早收小腿。
纠正方法:滑步前身体重心先稍后移;左腿摆动时,要求触及后方(投掷方向)的标志物(标志物高度低于臀部)
滑步后停顿
产生原因:左腿摆动过高,着地不积极;右腿力量弱,滑步后重心下降太大。
纠正方法:背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两腿弯曲,上体前倾,然后左脚后撤一步,积极着地后,右脚快速蹬地;持球滑步后结合右腿蹬地动作;加强腿部力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