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自编棍术组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自编棍术组合”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6-03 21:0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编棍术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水平五课程武术中的“自编棍术组合”为主教材,旨在挖掘开发传统的民族体育课程,弘扬民族精神。本课教学中通过技能学习和对所学动作的自主合理命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领悟武术的“形神兼备”特点,培养崇尚武德,讲礼守信的道德情操,逐步建立热爱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情感。
教学内容的分析,选择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渊源流长且博大精深,它以其“形神兼备”的特点,“精、气、神”完美合一的追求境界而享誉世界。本课内容是省编教材《体育与健康》水平五高一年级学习内容,之所以选择棍术教学,目的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发扬崇德尚武精神,有效发展学生的爆发力,柔韧,协调,灵敏等体能要素,满足学生的探索、好胜、搏击、防身等心理需求,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武术分套路演练和对抗格斗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器械属于套路运动形式,是武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武术器械,不仅能改善和提高机体的爆发力和灵敏度,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是生活中一项防身自卫的实用技能。尤其是棍术,以其刚柔相济、取材简单、粗犷易学、实用性强而成为本次课的首选。本次课为棍术教学的第一课时,学生几乎对棍术不了解,也不懂如何玩棍,也不知道何为棍术动作,所以在教学方面要循序渐进,本课将着重强调自编棍术动作的规范性,以及要求对学生完成动作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出发,体现武术特有的风格,并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棍术套路组合,使学生在这堂课后能基本领会到武术“形神兼备”的特点。
学情分析及主要策略
高中学生是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转折时期,也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身体发育迅速,力量素质却相对较差,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但情绪及心理素质极不稳定。棍术学习不仅能有效发展学生力量等身体素质,同时能磨炼意志、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本课“自编棍术组合”是学生先从单个动作学起的基础上进行的棍术组合,学生对此类运动技能充满好奇,有急于尝试的欲望。故在教学策略上我采用启发探究为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辅的教学手段,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迁移转化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多以学生体验,尝试,练习为主,加以教师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逐渐树立自信,勇敢面对挑战,渐渐的忘记恐惧和胆怯,体验学习过程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
课的目标设置
了解自编棍术组合的方法及动作要领,能说出动作名称。 (2)70%学生能够掌握自编棍术组合的完整动作。
(3)在合作、探究的学练过程中敢于创想和表现。
5、教学重难点
重点:棍术动作线路的正确。
难点:棍术组合动作的完整与连贯。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开始部分与准备部位:常规部分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达成目标;热身部分首先让学生进行分裂合慢跑,有助于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中去,起到热身作用,同时我要求学生当慢跑时相遇时,形成抱拳礼姿势,互相打招呼,快速融入到武术教学中去;第二点,我要求学生当听到我的哨音时,发出“哈”的声音,短促而洪亮,起到提升课堂氛围,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去。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分成4个小组,拿起事先摆好的健身棍,围成一个圈,进行“屹立不倒”的游戏,目的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学中乐中发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基本部分:首先我要求学生能够会“玩”棍,跟着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第一个动作是顶棍,右手手掌顶起棍把部位,维持棍的平衡,然后可以换3个手指或2个手指去顶棍,增加玩棍难度;第二个动作是灵活换把,要求学生能够向外、向上把棍的一端挑起,顺势握住棍的另一端,形成换把,也可以在空中形成换把提高难度;第三学习仆步劈棍,首先学会什么叫仆步,然后学习劈棍,两个动作一拍完成,教师统一教学,学生观察教师动作,认真模仿;第四个动作结合一开始所学换把练习,在仆步劈棍的动作下,完成起身换把动作,教师统一指挥教学,学生认真模仿练习;第五个动作为单手云棍,教师首先慢动作教学,学生跟着教师动作进行练习,棍举略高于头顶位置,形成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背棍到身后,多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错;第六个动作为弓步扫棍,在上一个动作的基础上,左手虎口朝下,顺势抓住棍的中间稍下的位置,向左侧水平方向扫棍,使其变为左弓步扫棍;第七个动作则是左右劈棍练习,要求注意左右手的位置,以及棍稍的方向,要求力达棍稍,棍稍朝斜上方向;当学习多个单个动作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作组合练习,把之前所玩棍学的动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自编棍术套路组合。教师首先集体教学,分步教学,喊出每拍动作名称,学生模仿老师动作与其一起完成。多次反复练习,指导,纠错,规范组合动作,最后提高动作的完成与连贯性,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身体素质方面,再次加入类似“竹竿舞”的跳竹竿运动,让学生初步体验“跳竹竿”的技巧以及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练习中发现奥妙,在实践中掌握“跳竹竿”的规律。
结束部位: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学习后的成果,进而进行小结,指出优缺点以及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
7、场地器材
篮球场2块,标志垫若干,标志桶若干,健身棍41个
预计负荷
平均心率:130次/分;
练习密度:5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