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次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做到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通过篮球基础技术教学和学生合作互助式学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建立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体验兴趣。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次授课的班级为高一年级男生, 5班25人,7班27人。这两个班级同学由于掌握情况不一样,所以每位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前面的篮球教学,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篮球的运球技术,学生对篮球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双手胸前传接球,提高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
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最基本的传球技术之一,它包含了原地的持球,脚的蹬地,重心前移,手腕前屈,食指中指用力拔球动作等等,动作不难。但是对于高一同学来说,要做到娴熟,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为以后学生学习提高篮球技术打下基础。
本次课用部分排球代替篮球进行学习篮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主要是考虑到有些同学球性不熟悉,个子、手掌偏小,用排球代替篮球,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手上动作,在基本掌握动作后,再使用篮球来学习,可以更好的过渡,而且动作不容易变型。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知道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建立动作概念,体会到“蹬、送、伸、拨”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在双人相对,由近至远的学练中,初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要领,上下肢能较协调地完成传球的“蹬、送、伸、拨””动作。 3.情感目标:学生互帮互学中提高动作质量,提升小组合作学和评价能力。通过集体项目的练习,增强集体凝聚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篮球胸前传接球的蹬地送体伸臂拨球
教学难点:
篮球胸前传接球全身协调用力
五、场器材准备
教具:篮球场1块、球网4个,展板8张
学具:篮球27个 排球25个
教学实施过程
导入
教师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
准备部分
体育委员带领学生绕篮球场地慢跑,之后,教师边示范边提示带领着学生做一套球操练习,使学生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活动,同时熟悉球性。
主要内容: 1. 双手抛接球游戏(A原地坐下,双手抛球,击掌接球;B原地站立双手抛球,击掌接球站起接球C抛球之后,原地转圈击掌接球)。不断变换身体姿态、增加欢乐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复习运球练将学生分为两组,各班分别在篮球场的半场内进行运球练习,无球队员主动防守有球队员,拍球、抢球,在规定时间结束时,无球队员要做5个下蹲。每一组在规定时间内都持球的,给予奖励。
自行模仿 教师安排学生按照分组,在组长带领下到指定场地观看展板图示,自行模仿双手胸前传接球,先徒手练习,再持球练习。
学习模仿 教师讲解、示范技术动作要领。带领着学生进行原地徒手练习;双人尝试练习,看教师示范、模仿中体验动作发力顺序。通过模仿、观察、比较,师生纠正,记住双手胸前传接球要领。进行分层教学,降低对没有掌握同学的动作要求,缩短双人之间传球的距离,使其更容易掌握传球技术动作和控制的力度。
(五)小组合作练习 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在组长带领下学习、讨论、探究、合作练习。请同学谈学习收获,多角度地鼓励性评价学生,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合作学习效果。 教学主要评价指标:认知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要领,交流提高。
(六)学习知识巩固 通过游戏“穿越烽火线”让学生体会胸前传接球准确性和时机把握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体会团队的力量。
(七)学习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分组,分别进行传球比赛。在比赛中巩固自己学习的动作。各组准备好,进行传球比赛,没有轮到的组,坐在三分线,给自己班级同学报数,加油
(八)放松身心
带领学生做瑜伽放松,让学生紧张的肌肉,快速的心跳逐渐放松还原到平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