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小常识》
教材内容分析、重难点
本教材是高中选学内容,需1个课时,主要学习内容是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篮球运动常识和裁判员手势。
重点:
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及篮球场地的规格和画法,初步学会6个篮球裁判手势的动作,明白每一个手势的含义。
难点:
能够熟练正确的掌握这6个手势,并应用在今后的比赛中。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及篮球场地的规格,初步掌握篮球运动的6个裁判手势。对篮球运动的基本常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通过书籍和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探讨。亲自动手完成篮球场地的简图,和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勤于思考、敢于展示自我的品质。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实验中学高一年级1班的学生,这班学生思维活跃,认知能力强,自学能力强,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授式学习:引入本课主题。 2、启发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观察、思考、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潜能。
设计特色:
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现场演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篮球运动基本常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等形式调动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力,动手的同时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向每一个学生提供课堂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导入课堂内容
学生观看影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多媒体展示影片。 2、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第二阶段
教师讲授 提问学生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篮球运动是如何起源的,然后思考篮球运动的起源对同学们有什么启示(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接下来教师提问:“同学们每天打篮球,有没有观察思考过篮球场地的规格呢?”学生初步了解了篮球场地的规格,能够正确画出篮球场地的简图,知道每条线的名称。
1、多媒体展示 2、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生活。 3、自己动手画一个篮球场地的简图。这样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阶段
讲解手势的含义、违例与犯规的区别 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完整示范正确动作。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进行合作学习。相互指导纠错,让每个同学都能正确掌握6个裁判手势和2个停表手势。
多媒体展示。 2、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3、通过亲自动手学习,学生更快更直观的学习和掌握今天学习的裁判手势。
第四阶段
让学生展示,教师纠错,选优秀学生展示、讲评 学生展示动作,其他同学观察、思考,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展示裁判动作,教师点评,看看哪个同学动作更优美大方 2、进一步加深、巩固学习成果。 3、鼓励同学们大胆的展示自我,相信自己,为同伴加油.
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2、自我展示、师生互评
本课总结
请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及收获,教师补充不足之处,并对学生提出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