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基础,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从高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需求出发,在课堂中采用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锻炼的价值,本课通过啦啦操的学练,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主体参与能力;通过小组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互帮互助和合作创新的意识。同时,适时渗透整齐美、对称美、和谐美等民族审美特质教育。
教材分析
啦啦操是一个时尚、健康、快乐的现代大众健身项目,对于培养少年儿童正确的身体姿态、塑造良好的体型,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课教学是手持花球、结合32个啦啦操基本手位、时尚舞蹈等动作元素,展现运动舞蹈特征,通过整齐划一的集体花球舞蹈展示动作的视觉效果。花球啦啦操上肢力量的要求是相对控制的力量 ,也就是静力性力量,是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的练习。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注意力的指向性较弱,但是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快,模仿能力强,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因此,本课本着求实、探索、创新的思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引导,学生的“学”是主体。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认知目标:通过介绍啦啦操运动,引导学生了解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爱好和习惯。
技能目标:通过各种学练,70%—80%的学生掌握啦啦操的基本手型及四个八拍组合动作;并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变化队形进行展示表演。
情感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学生自主创造能力,展现中学生活力四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重点:手臂动作的速度、力度的控制,含胸夹臂
难点:动作连贯,具有表现力
教学方法分析
教法分析:
讲解示范法
教师在啦啦操教学中运用语言和示范动作,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所学的动作全貌,了解所学动作的整体形象、结构,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
探究教学法
教师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沿着不同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产生大量设想,进而提出独特见解。
(三)情景展示法
抓住中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模拟比赛现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赛中练,进而达到提高动作技术能力的目的。
(四)评价教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展示后自评、互评,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会使学生在改进动作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
学法分析:
观察法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注意观察老师和学生的示范动作,并能运用对比的方法对所学知识、技术进行评价、自鉴,不断矫正与改进。
自主练习法
学生按教师所教动作的内容和要求,反复做动作,学会自觉、积极、主动地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
合作练习法
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和能力强的学生的作用,使学生互帮互学,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掌握动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协助的优良品质。
教学程序:
教师以轻松的问题将学生带入课堂,在动感强烈的音乐伴奏下,由教师带啦啦操进行热身,积极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基本了解之后,教师讲解啦啦操动作要领,强调重难点,学生模仿练习,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同学间集体主义观念。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统一纠正。练习结束后,选优示范,同学进行互评。通过模拟比赛现场啦啦操表演环节,让学生感受场上气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啦啦操的热爱。配合简单的素质练习来进一步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最后,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放松身心,师生小结,结束本课。
特色设计
以轻松的提问开始,通过鼓励、赞扬、肯定的语言缩小与学生的距离感,从而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最后一问引入课的主体。
学生自由放松练习,在动感的音乐氛围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并起到热身作用。
主要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自主—学习、观察—练习、合作—探究、体验—展示、归纳—评价的五步教学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细心观察,认真模仿,团结合作、激发兴趣,提高其自学能力。
设计模拟比赛现场的练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展示意识,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勇于争先的精神。
效果预计: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种练习,使85%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初步掌握啦啦操的动作要领。预计课的平均心率120次/分;练习密度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