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高一年级
学科:体育
课时:1
学生课前准备:
利用互联网搜索有关运动损伤的图片,了解运动损伤的危害,知道简单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教学课题:
知识目标:
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及发生的原因;
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办法。
能力目标:
学会在运动中的相互帮助、相互协助及自我防护。
情感目标:
树立终身安全运动的意识,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教材分析: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是高一年级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扩展校本教材,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已经体会到一些对抗性体育运动的魅力,但是部分学生十分淘气,特别是农村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较低,容易出现意外运动损伤,所以有必要单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相关知识的讲解,以加强学生的安全运动意识,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安全运动的良好习惯,为自身安全负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
教学难点:终身安全运动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调查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从记事儿开始,到现在,都有谁发生过运动损伤啊?是什么样的伤呢?你当时是怎样处理的呢?事后你知道如何避免类似的损伤再发生吗? 根据同学的回答,给以评价后,引入新课——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新授课:
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即在运动过程中及之后发生的各种伤害及并发症。了解运动损伤的特点可以早点做出预防和准备,正确的了解急救方法、诊断治疗对减轻症状和损伤有很大的帮助
分类:
、按损伤组织的种类分,如肌肉肌腱损伤,滑囊损伤,关节囊和韧带损伤,骨折,关节脱位,内脏损伤,脑震荡,神经损伤等。 2)、按损伤的轻重程度分:伤后不丧失工作能力的为轻伤;伤后丧失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需在门诊治疗的为中等伤;伤后需住院治疗的为重伤。
、按有无伤口与外界相通分:伤部皮肤或黏膜破裂,创口与外界相通,有组织液渗出或血液自创口流出,称为开放性损伤,如擦伤,刺伤等;伤部皮肤或黏膜完整,无创口与外界相通,损伤后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称为闭合性损伤,如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等。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准备运动不足,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激发起来,没有达到预热效果,身体、心理未进入最佳运动状态,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等都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也是导致运动损失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过高的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自量力做高难度动作,容易发生损伤。
、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的预防:
、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克服麻痹大意、冒进等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穿宽松的运动服装,衣兜里不带任何刀、钥匙等硬物,不随意搬动器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要放松,运动之后不能马上进食或大量饮水。
4)、量体裁衣,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自我保护,同学之间多多协助。
4、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伤口干净(不干净的用清水冲洗干净)者,到卫生室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或贴上创可贴即可自愈。较严重的首先需要止血,酌情采取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等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到医院进行伤口清洗、缝合、上药、包扎等处理,以免感染或流血过多。
2)、肌肉痉挛(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所显示的一种现象,是因脑或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或神经肌肉的异常兴奋所致)
处理:牵拉和按摩
一旦发生痉挛,缓慢、轻柔、持续牵拉痉挛部位肌肉,可以帮助改善痉挛局部的血流状况,帮助减轻痉挛疼痛。运动中发生腿部、足部痉挛时要保持镇静,深呼吸,放松身体,用痉挛肢体对侧手握住痉挛肢体足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且立即停止运动15分钟以上,另痉挛肌肉放松。处理时注意保暖,热疗(如热水浸泡、局部热敷)。改善营养不良补水,如果频发肌肉痉挛,在膳食中添加镁、钙、钾或者其他矿物质。如以上方法不能缓解痉挛,应积极就医
3)、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处理:让受伤者坐下来,头向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或干净的软纸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如仍不止,应到医院检查、处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量出血而出现昏厥。
4)、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扭伤。)
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揉搓伤处,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肌肉韧带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
处理: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和疼痛。在受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简单处理后应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医疗处理,避免耽误治疗。
、脱臼(关节脱位是指组成关节的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临床上可分损伤性脱位、先天性脱位及病理性脱位。) 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后,立即送医院请医生矫正治疗。
、骨折(因外力作用而使骨的完整性受破坏而造成的损伤。)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处理:首先应安抚受伤者,防止休克,注意身体保暖,并将伤处进行固定,立即送医院治疗。 三、巩固:大家还知道哪些应急的处理损伤的办法?
四、布置课后作业:树立终身安全运动意识,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有的更深一步的了解。课中同学积极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合作等方式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基本知识。为同学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课中大部分的同学基本掌握了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临场处理方法,更是提高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让运动损伤远离我们。但是课中有部分同学不能认真听讲,没有更上老师的节奏。对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牢固,不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对这些同学做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让他们也能从思想上提高自我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