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棒垒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认识棒垒球,了解棒垒球。初步认识棒垒球的基本知识、掌握队员站位、三击不中规则和界内界外的基本知识好而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棒垒球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棒垒球运动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参与新兴体育项目的意识,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学生在练习中认真、主动、向上,按教师要求完成学习。 【教学重点】
棒垒球的基本常识学习、看懂简单的比赛
【教学难点】
三击规则和好球区的判断、界内外的判断
【教学方法】
讲解法、示范法、自主学练、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
认识棒垒球
棒球的起源 现代棒球运动的起源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源于15世纪英国的板球,但多数认为始于美国。1839年由美国陆军军官在纽约州举办了首次棒球比赛。1845年世界第一个棒球俱乐部在纽约成立,并由卡特莱特确定正式比赛场地的规格,并制定较细的竞赛规则。1869年美国成立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棒球队。1910年时任美国总统威廉姆·霍华德正式批准棒球运动为美国的“国球”。 棒球之父——美国人亚历山大·卡特莱特 中国棒球之父 ——梁扶初
2、棒垒球的场地和器材 场地:棒垒球比赛场地呈直角扇形场地,分界内和界外,直角所夹的地面都属界内。界内分“内场”和“外场”两个地区。由本垒起,和界内其他3个垒包组成的正方形为“内场”。内场之外的界内区为“外场”。场地四周有围网,投手板后有挡网。
教学要点:讲解场地大小、设施
器材:球、球棒、手套、接手护具
教学要点:一一展示
看懂棒球
棒垒球运动介绍
棒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攻、守两方利用球棒和手套,在一个扇形的棒球场里进行比赛的一项集体球类运动项目。比赛中,两队轮流攻守,当进攻球员成功跑回本垒,就得1分。按照规定局中得分最高的一队胜出。棒垒球运动集智慧与勇敢、趣味与协作于一体,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它动静结合,分工明确,队员之间既强调个人智慧和才能,又必须讲究战略战术;成员之间既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又主动配合,相互服务,还要顾全大局,甘于牺牲自我,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棒垒球运动的竞技魅力
目前国际棒球联合会已有113个成员国和地区,为何会发展如此迅速?这跟棒球运动具有的无穷魅力和特色分不开的:
棒球是以棒击球(软式或硬式)的一项集体性球类运动; 2、棒球是一项魅力十足、回味无穷的运动,也是象征富有、智慧及技艺的运动; 3、棒球是健康、气氛热烈、娱乐、男女老幼皆宜的休闲活动和充满着奇闻趣事的良性循环系统; 4、比赛的进攻和防守截然分开,运动过程有张有弛,运动量有大有小,不受年龄限制; 5、最富有田径特色的球类项目,集跑、跳、投、传、接、击、触、滑、扑等多种技能为一身,又对人的勇敢、智慧、技艺、反应、空间判断、协调及应变能力进行全面开发,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极有裨益;
棒垒球运动的人文魅力
既培养参与者的集体协作精神,又在攻守分明的比赛中给每一个人充分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2、在众多体育项目中,唯有棒球赛的教练必须亲临赛场指导作战,既培养了参与者绝对服从战术打法的品德,又使教练充分扮演指挥官的作用; 3、在充分展示个人技艺的时候,又要有牺牲自己送队友进垒或得分的意识,从而培养了参与者的牺牲奉献精神; 4、棒球比赛也是比意识、比心理承受力的运动项目;一场比赛下来,往往精神和心理比体力更感到疲劳。 5、棒球是时间与距离争夺的比赛,在0.1秒内可决定选手是安全还是出局的命运; 6、棒球参与者不需人人体型高大,但需要头脑、灵巧,是最适合亚洲人种开展的运动项目。
棒垒球的运动方法
棒垒球比赛的场地上,有4个垒位,即一垒、二垒、三垒、本垒(得分垒),4个垒位呈正方形;分两队比赛,每队9人,缺一不可,否则判弃权;两队轮流进攻和防守;攻队队员在本垒依次用棒击守队投来的球,若能依次(逆时针)踏过1、2、3垒并安全回到本垒者得1分。 守队九名队员按其防守位置及职责要求有规律地分布在直角扇形场地内比赛时,守队要千方百计接住攻队击出的球,后持球碰触攻队跑垒员,或持球踏垒封杀跑垒员,或击出的球在落地之前牢固接住,均可判跑垒员出局;攻队有3人被判出局,双方即交换防守;两队各攻守1次为一局;在规定的局数内,以得分多者获胜。
1、“三击不中出局规则” 如何判定“好球”和 “坏球”? 好球区:在本垒板的垂直上空,高度在击球员肩部上沿与裤腰上沿之间的水平线,低限在双膝上沿之间的立体区域叫“好球区”。
2、好球区的特点:
a、好球区宽度不变,高度因人而异。
b、好球区按击球员准备迎击投球时所采取的站立姿势判定。
c、高低较严,内外可稍宽。
触杀:指守场员用手套或手牢固地将球握住,同时以所持的球或持球的手或手套碰触跑垒员的身体使其出局的防守行为叫“触杀”。 注意:但在触及对方后,球不是由于跑垒员有意从守场员手中击落而是发生接球不稳或掉落 ,没有牢固持球在手,则触杀无效。
封杀:守场员对击跑员进行传杀或对由于击跑员跑垒而被迫进垒的跑垒员进行传杀的防守行为叫 “封杀”。这种攻守局面叫“封杀局面”。
被迫进垒:跑垒员由于击球员上垒被迫放弃原占垒位而向下一垒位前进的跑垒行为叫“被迫进垒”。 接杀:守场员把击球员击出的腾空球或平直球在落地前合法接住而使击跑员出局的防守行为叫“接杀”。
3、投手的合法投球如符合下列任一情况时为“击”。
a、击球员击球未中,无论此球是好球还是坏球; b、投手投出好球,但击球员未挥棒击球; c、两“击”前击成界外球; d、触击成界外球; e、击球未中而球触及身体; f、擦棒球
4、界内球
合法击出的球如遇下列任一情况时均为“界内球”:
a、停止在本垒至一垒或本垒至三垒之间界内地区时; b、被击出球在界内地区触地后,越过一、三垒垒位后从垒位后面的界内地区滚出外场时; c、触及一垒、二垒或三垒垒包时; d、在界内触及裁判员、比赛队队员身体时; e、从界内地区上空直接越出本垒打线时。
三、结束部分
1、教师讲评,提出学习要求 2、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