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案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2)

文档属性

名称 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案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6-14 15:3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教学设计说明
指导思想
本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市北区“情境导学、任务驱动”的指导理念。以玩球为切入点,学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学练的欲望和兴趣;注重学生的运动体验,以解决篮球运动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比赛,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篮球技能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和合作创新精神,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增强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 ,是篮球运球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运球突破技术。变向运球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以及利用这一技术摆脱防守而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培养超越对手的勇气与自信心,具有较强的可学性与可教性。本次课为本单元第一次课,主要是让学生巩固行进间运球以及初步尝试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该技术需要学生有着较强的控球能力,还需要手脚的协调配合。对球性相对较好的同学来说,第一节课初步掌握应该没有问题,但对于控球能力差的同学来说,要掌握该技术不是一节课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三、学情分析
篮球作为高中推广最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高中阶段的学生表现欲极强,学习兴趣很高,他们很希望能通过这项运动展现自己的能力,吸引同伴的眼球。学生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球性不熟,掌控球的能力稍低。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这项技术动作复杂,要求控制球的能力高,较难掌握,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技术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学中如何让技能学习与乐趣学习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成本课教学目标,是重点突破的方向。
四.学习目标
根据新的课程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所选教材实际,特制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体验篮球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基本掌握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
3、 运动参与:能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篮球动作技术,积极展示自己所掌握的篮球技术;能利 用篮球做跨越和绕过一些障碍的练习。
4、心理健康:消除因身体形态问题对参与篮球学习可能产生的自卑感,了解因自己的不良情绪而对参与篮球运动的影响;能积极参与篮球运动,与同伴一起协作完成游戏。
5、社会适应:在篮球学习过程中,通过游戏和学生统一练习,探究学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会尊重运动能力较弱的同伴;能从报刊、电视和网络中获取有关篮球运动的知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跨步、换手,探肩护球;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六.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以游戏和小组练习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使学生在活动中会尝试、在练习中会体会。全面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学会学习。
七、教学设计流程和思路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教学阶段: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两个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原地的球性练习,使学生熟悉篮球和通过篮球的专项练习来实现热身,使学生身体主要关节得到活动,韧带得到拉伸,为后面中大强度活动做准备。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知道本课的学习内容,明确课堂常规;通过热身组合活动等形式,调动学生身体的活动机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技能掌握阶段: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两组辅助性练习来熟悉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要领然后通过任务单的形式完成四组练习,巩固和掌握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要领,完全能做出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完整动作。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突破这一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任务单形式”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互教互学、互练互评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练习方法,最终学会立定跳远动作技术。突破难点,增加难度。通过任务单的提示,学生小组自主发掘练习的方法,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发展身体协灵敏性.(2)游戏快乐传递:同学根据提供的标志物和道具,自由设计练习场地,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3、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为了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有效恢复,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篮球操,学生在轻松音乐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教师在此进行全课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