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 均:衡量
B.乃辞谢固请 固:坚决
C.间至赵矣 间:抄小路
D.位在廉颇之右 右:右边
答案 D
解析 右:上。秦汉以前,古人以右为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B项均为介词“趁机”;A项指示代词,这/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介词,凭借/介词,用,拿;D项介词,被/介词,在。
3.对下列“请”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 ⑤请奉盆缶瓦秦王,以相娱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①③④/②⑤ D.②④⑤/①③
答案 D
解析 ②④⑤“请允许我”,①③“请(对方)”。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请奉盆缶瓦秦王
B.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C.召有司案图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 D
解析 A项“缶瓦”同“缶”,B项“介”同“芥”,C项“案”同“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于是相如前进缶瓦
C.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D.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答案 D
解析 A项“约束”在句中是名词,有“条约,协议”之意;而在现代汉语中,“约束”是动词,是“限制使不越出范围”的意思。B项“前进”在句中是两个词,“前”是“走上前”的意思,“进”是“进献”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前进”是一个词,有“向前行动或发展”的意思。C项“不行”在句中是两个词,“行”是“前往”的意思。D项“攻城”在句中是“攻占城池”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完全相同。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B.臣请就汤镬 就:于是
C.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招待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唯:表希望的语气
答案 B
解析 就:靠近。
7.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因”相同,两个“于”相同
B.两个“因”相同,两个“于”不同
C.两个“因”不同,两个“于”相同
D.两个“因”不同,两个“于”不同
答案 D
解析 “因”,①于是,②趁机。“于”,①在;②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赵王以为贤大夫
D.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答案 A
解析 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为省略句。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从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和氏璧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文: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大礼之后送他回国。
(3)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译文: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官员,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封他做上大夫。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①。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有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 ①阏(yù)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用事者:主事的人
B.王用之治国赋 治:治理
C.秦军鼓噪勒兵 鼓噪:击鼓呐喊
D.赵奢既已遣秦间 遣:派遣
答案 D
解析 遣:遣送,打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D项“者”,都是“……的人”。A项“也”,一为语气助词,表判断;一为语气助词,表陈述。B项“而”,一为连词,表顺承;一为连词,表修饰。C项“以”,一为连词,“而”;一为介词,“凭”。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赵奢“胆识谋略不凡”的一组是( )
①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②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④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⑤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②表现赵奢善于理财,已见成效;④表现赵奢严明军纪、果断行事;⑥表现赵奢采纳建议后立即行动。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治理全国赋税。
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趁此施计,让其被表象蒙骗,中圈套而归,终使秦军大败。
答案 B
解析 赵奢依法行事,对平原君并未构成“恶”“怨”;相反,平原君器重赵奢,也正是因为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译文: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的家臣不遵守国法,国家法令就会削弱。(注意“于”“削”的翻译)
(2)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译文:这段路险阻且狭窄,(要去救援)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那将是骁勇者得胜。(注意“险狭”“犹”“将勇者”的翻译)
(3)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译文:(他或赵奢)派一批擅长射箭的士兵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注意“去”“军”的翻译)
参考译文
赵奢是赵国田部的一个收税的小官,他到平原君家收取租税,但平原君家人不肯缴税,赵奢根据律法治了他们的罪,杀了平原君家九个主事的人。平原君非常恼怒,准备杀了赵奢。赵奢趁势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的家臣不遵守国法,国家法令就会削弱。国家法令削弱了,国家的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国家的力量削弱了,敌国就会入侵,敌国入侵就没有赵国存在了,您哪里能够得到这样的富贵呢?凭着你的尊贵地位,(如果您)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向您看齐,全国上下奉公守法那么国家就强盛,国家强盛那么赵国就巩固,而您身为赵国重臣贵戚,怎么会被天下人轻视呢?”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能,就把他举荐给了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国家税收非常公平合理,百姓富裕,国家府库充实。
秦国攻打韩国,驻军在阏与。赵王召来廉颇问计:“可以救援韩国吗?”廉颇回答说:“路险狭窄,很难救援。”赵王又召来乐乘问对这件事怎么办,乐乘的回答跟廉颇的话一样。又召来赵奢问计,赵奢回答说:“这段路险阻且狭窄,(要去救援)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那将是骁勇者得胜。”于是(赵王)任命赵奢为大将,救援韩国。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拿军事上的事情来劝说的就处死。”秦军驻扎在武安西面,秦军击鼓呐喊训练军队,武安的屋瓦全给呐喊声震动了。军中有个侦察人员建议赶快救援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了。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了二十八天,不仅不向前进发,反而加固了防守工事。秦军的奸细偷偷进来,赵奢好好款待了他,并把他送走了。秦军奸细回去报告了秦军将领,秦军将领非常高兴地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却驻军不走,还增修营垒,阏与不是赵国的了。”赵奢送走了秦军的奸细后,就命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前进,两天一夜就到了,(他)派了一批擅长射箭的士兵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刚扎好营,秦军听说了,倾巢而来。军士许历请求用军事的问题进谏,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军想不到赵国军队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气势一定很壮大,将军您一定要集中更多的兵力来等待他们。不这样,一定失败。”赵奢说:“请让我接受你的指教。”许历说:“(如败)我情愿接受死刑。”赵奢说:“等回邯郸以后听赵王的命令吧。”许历又请求进谏说:“先占领北山的军队将得胜,后来的一方将失败。”赵奢答应了,立即派出一万人占领北山,秦军果然后来,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领军攻击,大破秦军。秦军大败而逃,于是解除了阏与之围,胜利而归。
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地位相同。
第13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本文作为《史记》中著名的人物传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风云变幻。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
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
虽然具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但作为语文教材,不宜只注重其故事性,因为以事实和事理来把握历史,那是历史教学的任务;而应该充分挖掘文本,感受其文学魅力。当然,对于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人物名片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东德州陵县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蔺相如(前329~前259),战国时赵国大臣,今河北曲阳人,一说是山西临汾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先前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后被举荐,得到重用,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上卿。
二、背景资料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公元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同锧;铁砧板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询问
(3)拜送书于庭
庭同廷;朝廷
(4)召有司案图
案同按;比画,指示
(5)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详同佯;假装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同穆;(释义略)
(7)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介同芥;小草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同熟;仔细
(9)请奉盆缶瓦秦王
缶瓦同缶;盛酒浆的瓦器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幸
(2)负
(3)使
(4)引
(5)徒
(6)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说明活用情况。
(1)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使动用法
(2)舍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名词作动词
(3)乃使其从者衣褐:穿,名词作动词
(4)怀其璧,从径道亡:怀揣,名词作动词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名词作状语
(6)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名词作状语
(7)左右欲刃相如:杀,名词作动词
(8)毕礼而归之:使……回去,使动用法
(9)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意动用法
(10)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以……为先,以……为后,意动用法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其势必不敢留君
古义:两个词,“势”指那情势,“必”指一定 今义:一定
(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侍臣 今义:左边和右边
(3)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看 今义:上级对下级的命令
(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条约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5)于是相如前进缶瓦
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到处说 今义:公开宣称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近亲及姻亲 今义:姻亲
(8)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古义:不前往 今义:不可以
5.判断下列句式类型并翻译。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
译文: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4)以勇气闻于诸侯。(状语后置句)
译文:凭借勇气在诸侯各国中出了名。
(5)会于西河外渑池。(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西河外的渑池会面。
(6)何以知之?(宾语前置句)
译文:凭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
(7)今君乃亡赵走燕。(省略句)
译文:现在您竟然从赵国逃跑去投奔燕国。
(8)徒见欺。(被动句)
译文:白白地被(秦国)欺骗。
(9)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
译文:而且您又被赵王宠爱。
6.名句默写。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辩、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思想性格,以及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国难当头竭尽忠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
二、问题探究
1.文章是如何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
答案 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作者写人物活动,将其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水涨船高,使人物形象如雕似镂,须眉毕现。
写“完璧归赵”故事时,先写蔺相如入秦前的情况,作为这个故事的缘起。这部分写了“三难”:“秦王求璧”,给赵王设一难题;无人可使,为赵王设第二难题;相如如何完成使命,为第三难题。面对秦王求璧,赵国君臣都感到“予”或“勿予”都不行,处于两难境地,才有“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入秦之行。虎狼之秦国势强盛,今以十五城请易赵王璧,诚意少诈骗多。矛盾愈尖锐,愈能显示出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与勇。
2.课文是怎样写廉颇的?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案 全文在写相如时,或明或暗地提到了廉颇,点出了他在赵国的地位,表现了他的性格特征。(1)开头就说他“以勇气闻于诸侯”,强调突出了他的勇,文章最后写他负荆请罪,固然是受蔺相如爱国精神的感动,也是他自己对祖国的一片忠心和勇于改过的精神的表现。(2)作者介绍廉颇是“赵之良将也”,一旦国家形势紧张,赵王立即“与大将军廉颇诸大
臣谋”,突出表明了廉颇举足轻重之势,自不同于常人。渑池相会一段,对廉颇的描写更为明显,正是他的“盛设兵以待秦”,秦国才不敢轻举妄动的。(3)作品还写了他的智谋,如渑池相会之前,正是“廉颇、蔺相如计”才敦促赵王出行的,后来又是他建议“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给了相如强大的后援。从以上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廉颇的性格极为爽朗。当相如位高于己就扬言“见相如,必辱之”,但后来得知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忍让自己,又负荆请罪与之结为刎颈之交。可见廉颇耿直的性格与以国家为重的品质。
本文写的是廉颇与蔺相如的合传,两人一生事迹很多,作者是如何选材的?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如何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
点拨 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两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两件事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件事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采取了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方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表现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但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两人的性格同样鲜明、突出。例如:“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渑池之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
一、文本素材
1.大忠大勇大胆识之廉颇
一提到《廉颇蔺相如列传》,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蔺相如在秦国朝廷上“怒发冲冠”,最终“完璧归赵”;在渑池相会时针锋相对,力挫秦王;归国后宽宏大量,令廉颇“负荆请罪”的英雄事迹。而廉颇呢,常常被几个“勇武粗豪”“勇于改过”之类的词轻轻带过,在许多人看来,廉颇也就是个武将,不过能攻城野战而已,这样的人在战国时并不罕见,要论起军事才华,他远远比不上白起,即使在赵国,赵奢、乐乘、李牧等也未必就比他差多少,于是,轻视廉颇的风气一直不无市场。
然而,廉颇果真可以轻视吗?
孔子曾说过:“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实力为后盾,是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的,这一点近代中国有着惨痛的教训与记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以廉颇为代表的武力为后盾,赵国完全成为一个任由秦国捏的软柿子,蔺相如如何敢廷叱秦王,如何能完璧归赵?秦王一怒之下,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入秦矣”(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而正是有“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廉颇,秦王才不得不考虑武力夺取的风险,最终让蔺相如“毕礼而归之”。
应用指南 本材料可用于“国家”“文与武”“正确评价人才”等话题中。廉颇,这一位大忠大勇大胆识之赵国干城,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无论如何,凛凛有生气,巍巍壮千秋的廉颇,永远是史记舞台上光辉夺目的一座丰碑。
2.你还能从课本中提取出哪些素材?请记录下来吧!
答:
二、时鲜素材
践行节约,用“光盘”秒杀“中国式剩宴”
“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10亿!全球平均每年因饥饿死亡的人数达1 000万,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如果我们每天的食物减少5%,就可救活超过400万的饥民。”看到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相信每个人都不忍心倒掉盘中的食物。可能我们只是默默地把每餐饭菜都吃完,而有这样一群人却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人作为种子和源头,将这个活动接力下去。
2013年1月16日,北京一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后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并美其名曰“光盘行动”。直到现在,“光盘行动”仍在升温,但要让每一位公民都能成为“光盘行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成为推动“舌尖上的文明”的传播者,可以说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