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同步检测:第14课 滑稽列传(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同步检测:第14课 滑稽列传(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12 12:02:40

文档简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B.齐威王横行
C.今者臣从东方来
D.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答案 C
解析 A项古义:询问数量多少。今义:数学的一个分支,几何学。B项古义:率意而行。本句指齐威王称雄一时之事。今义:任意胡来,含贬义。D项古义:不问政事。今义:经过治疗无效(而死亡)。
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B.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C.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D.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
答案 A
解析 A项是判断句。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A项竟然/相同;B项道歉,表示歉意/劝告;C项皆为“率领”;D项请允许我/请求。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陛楯得以半更       半更:半夜
②又恐受赇枉法 受赇:接受贿赂
③秦倡侏儒也 倡:“倡”同“娼”
④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曹:侪辈
⑤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驷:四匹马
⑥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隐:隐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答案 C
解析 ①两个词,半,一半;更,替代。③表演歌舞的人。⑤四匹马拉的车。
5.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②若无远有所之 ③恶能饮一石哉
④秦倡侏儒 ⑤陛楯者皆沾寒 ⑥抵掌谈语 ⑦威王大说
⑧赍以姜枣 ⑨微闻芗泽 ⑩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A.①③⑧⑨ B.②⑤⑥⑧
C.②③⑧⑨ D.③④⑥⑩
答案 D
解析 ①“尝”同“常”,②“无”同“毋”,⑤“楯”同“盾”,⑦“说”同“悦”,⑧“赍”同“剂”,⑨“芗”同“香”。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鞠,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奢:奢侈
B.若亲有严客 严:敬重
C.卒然相睹,欢然道故 故:旧交情
D.革车千乘 乘:量词,相当于“辆”
答案 A
解析 奢:多。
7.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合尊促坐,男女同席 B.奉觞上寿
C.乐极则悲 D.后有遗簪
答案 D
解析 A项“促”、B项“上”、C项“极”都是词类活用。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楚国大举侵略齐国,淳于髡劝说齐威王向赵国请救兵,赵王给了他十万精兵千乘兵车。楚军听到消息后连夜撤了军。
B.齐威王同淳于髡谈喝酒之事,淳于髡趁机委婉劝谏,齐威王称善,并停止通宵饮酒。
C.淳于髡虽然出身低下,但他口齿流利,能说善辩,最后被任命为接待诸侯的主客。
D.淳于髡劝说齐威王“罢长夜之饮”的一段话采用了“赋”的手法,逐层递进,形象地说明了“乐极则悲”“极之而衰”的道理。
答案 A
解析 是齐威王主动派淳于髡去的而非淳于髡自己请求的。
9.文章交代淳于髡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答案 交代身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淳于髡虽然出身微贱,但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隐语的手段,规劝君王,在国家振兴中发挥了个人的积极作用。这卑微的身份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①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者,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②,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 ①人主:汉武帝。②论议:议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     说:劝说
B.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 怀:揣在怀里
C.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据:趴着
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难
答案 A
解析 说:同“悦”,高兴。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  )
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③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 ④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 ⑤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⑥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答案 A
解析 ②是说汉武帝左右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疯子”,是别人的评价,不是东方朔的表现。⑤是他对隐居和为官的看法。⑥是说博士先生们听了东方朔的申辩后都无言以对,不是直接表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枚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武帝在宫内读他的奏章,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疯子”,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疯子”。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答案 C
解析 汉武帝是非常器重和赏识东方朔的,他没有称东方朔为“疯子”,他已经习惯了东方朔的怪异行为。另外,不是“所有”的侍臣都称东方朔为“疯子”,而是半数的侍臣称东方朔为“疯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译文:武帝听到后,说:“假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
(2)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译文: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3)贤与不肖,何以异哉?
译文:贤与不贤,凭什么来分别呢?
参考译文
汉武帝时,齐地有个人叫东方朔,因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枚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武帝在宫内读东方朔的奏章,每次告一段落,便在那里做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武帝下令任命东方朔为侍郎,他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皇上多次叫他到跟前谈话,从未有过不高兴。武帝时常下诏赐他御前用饭。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疯子”。武帝听到后,说:“假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东方朔保举他的儿子做侍郎,又升为侍中的谒者,常常奉命出使。一天,东方朔从殿中经过,郎官们对他说:“人们都认为先生是位狂人。”东方朔说:“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在朝廷里隐居的人。古时候的人,都是隐居在深山里。”他时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畅快时,就趴在地上唱道:“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
当时正值朝廷召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参与议事,大家一同诘难东方朔:“苏秦、张仪一遇到大国的君主,就能居于卿相的地位,恩泽施及后世。现在老先生您研究先王治国御臣的方略,仰慕圣人立身处世的道理,熟习《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不能一一列举。又有文章著作,自以为天下无双,就可以称得上见多识广、聪敏才辩了。可是您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地侍奉圣明的皇帝,旷日持久,长达几十年,官衔不过是个侍郎,职位不过是个卫士,恐怕还是有不够检点的行为吧?这是什么原因呢?”东方朔说:“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张仪、苏秦的时代,周王室十分衰败,诸侯都不去朝见周天子,用武力征伐夺取权势,用军事手段相互侵犯,天下兼并为十二个诸侯国,势力不相上下,得到士人的就强大,失掉士人的就灭亡。所以诸侯对士人言听计从,使士人身居高位,恩泽施及后代,子孙长享荣华。如今不是这样。圣明的皇帝在上执掌朝政,恩泽遍及天下,诸侯归顺服从,威势震慑四方,将四海之外的疆土连接成像坐席那样的一片乐土,比倒放的盂还要安稳,天下统一,融为一体,凡有所举动,都如同在手掌中转动一下那样轻而易举。贤与不贤,凭什么来分别呢?”于是那些先生们一声不响,无言以对了。
到了晚年,东方朔临终时,规劝武帝说:“《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和乐近人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四方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武帝说:“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是说好话的人吗?”对此感到很惊奇。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然病死了。古书上说:“鸟到临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到临终时,他的言语非常善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第14课 滑稽列传
本文是专记滑稽人的列传,记载了下层人物淳于髡、优孟、优旃利用自己的聪明、机智、幽默才能,对统治者巧妙讽谏,给国家、人民带来好处的故事。比喻新奇浅近,寓意深刻明白。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写滑稽人物,用滑稽笔墨,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学习本文,需注意三点:
1.历来史书皆传帝王将相,而司马迁却专为下层人物立传,反映了其思想的民主与进步。特别要把握住作者为他们立传的宗旨及情感态度。
2.三个小人物讽谏统治者的艺术性很高,都取得了成功。要悟悟他们的讽谏艺术,学习用幽默、智慧的方式处事的能力。
3.本文所写人物、故事不一定是“真”,它们是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方式,这一特点学习时要注意。
一、人物名片
1.淳于髡
齐国人,与孟子同时而年纪稍长,其貌不扬,身材十分矮小。出身于家奴性质的赘婿,他“滑稽多辩”,且善为讽谏,因此曾“数使诸侯,未尝屈辱”(《滑稽列传》),成为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积极为齐国统治者出谋划策,为田齐政权的长治久安出过力,尽过劳。
2.优孟
生卒年待考。春秋时期楚国宫廷艺人。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荆州人,身高八尺。从小善辩,擅长表演,常谈笑讽谏时事,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
3.优旃
秦国的歌舞艺人,个子非常矮小。他擅长说笑话,然而都能合乎大道理。
二、背景资料
在秦汉时代,优伶、赘婿的社会地位异常低下,常为人们所不齿,尤其是赘婿,甚至受到法律的歧视,常被派去戍边。尽管如此,他们侍奉在君王左右,为君王解闷开心,这就决定了其特定的优势,那就是“言者无罪”。
三、知识链接
1.《滑稽列传》是专记滑(ɡǔ)稽人物的类传。滑稽是言辞流利,正言若反,思维敏捷,没有阻难之意。《太史公自序》曰:“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他们出身虽然微贱,但却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2.“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相同。
3.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辉煌时期。但是满朝文武,极少有直言敢谏之人,大都唯唯诺诺。宰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张汤,都以看着武帝的脸色行事而著称,大将军卫青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上“柔媚”,就是在皇帝面前装聋作哑,什么事都一言不发……人人为保官保命,从而出现了一种极其可悲的政治局面。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
(1)三年不蜚又不鸣
蜚同飞
(2)诸侯振惊
振同震
(3)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溢同镒
(4)久不相见,卒然相睹
卒同猝
(5)日暮酒阑,合尊促坐
尊同樽
(6)微闻芗泽
芗同香
(7)赍以姜枣
赍同剂
(8)若无远有所之
无同毋
(9)此知可以言时矣
知同智
(10)陛楯者皆沾寒
楯同盾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栖息
(2)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尽
(3)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如何,怎么
(4)饮可五六斗径醉矣:就
(5)六博投壶,相引为曹:侪辈
(6)又恐受赇枉法:贿赂
(7)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坚守
(8)优旃临槛大呼:栏杆
(9)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急速,赶紧
(10)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如果;只是
(11)髡尝在侧:经常,同“常”
3.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C项从头至尾;A项相同/竟;B项希望/幸运地;D项容易/轻视,看不起。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古义:能言善辩,言辞流利 今义:言语、动作令人发笑
(2)国中有大鸟
古义:都城内 今义:国内
(3)欢然道故,私情相语
古义:个人之间的感情 今义:多指男女间的隐秘之情
(4)妇言慎无为
古义:不要做(当) 今义:没有作为
(5)齐威王横行
古义:率意而行。此指齐威王称雄一时之事
今义:任意胡来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并说明活用情况。
(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使……惊,使动用法
(2)先生少之乎:认为……少,意动用法
(3)衣以文绣:给……穿衣,名词作动词
(4)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以……为贱,以……为贵,意动用法
(5)请为大王六畜葬之:按六畜的办法,名词作状语
(6)韩魏翼卫其后:像鸟翼一样,名词作状语
(7)置酒而天雨:下雨,名词作动词
(8)汝虽长,何益,幸雨立:在雨中,名词作状语
(9)始皇尝议欲大苑囿:扩大,形容词作动词
6.翻译下列句子。
(1)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译文:谈笑之际能巧妙地合于正道,也可以化解纠纷。
(2)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译文: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用没有帐幔的床作席子,拿蜜饯的枣干来喂它。
(3)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
译文:想要死后家庭富足,又恐怕接受人家的贿赂,败坏法纪,作奸犯科而犯了大罪,自身被杀死而家族被灭绝。贪官哪能做呢?
(4)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译文:如果想做这项工作,涂漆倒是容易的,只是很难建造那所用来阴干城墙的大房子。

















一、整体感知
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于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的讽谏才能。他们虽然出身微贱,但却机智聪敏,能言多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全传貌似写极鄙极亵之事,而开首却从六艺入笔,可谓开篇明义。以下相继写淳于髡以一言而罢长夜之饮,优孟以一言而恤故吏之家,优旃以一言而禁暴主之欲,均紧扣全文主旨,多用赋笔,布局精巧、句法奇秀,妙趣横生,读来令人击节。
二、问题探究
1.淳于髡、优孟、优旃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劝说君王的?他们三人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 淳于髡用“国中有大鸟”的隐语讽谏,用“操蹄禳田”的寓言类比,在对齐威王罢长夜之饮的问题上采用的是故意设置矛盾的回答,引齐威王自觉入套,然后通过层层递进的话语(“赋”的语言形式),自然推出“乐极则悲”的道理,使齐威王自己明白道理。
优孟则用“反语归谬法”讽谏“贱人贵马”,用“为孙叔敖衣冠”而恤故吏之家。
优旃则用“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的办法解陛楯郎之困,谏阻扩大苑囿,劝诫油漆城墙。
他们三人虽然地位低微,但聪明伶俐,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幽默风趣,用自己的智慧、幽默做出了有益于国家、人民的好事。
2.与《史记》其他人物的传记相比,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有什么特点?
答案 其他传记或通过几件事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或通过一个故事来展现两个或多个人物形象等,而本传则通过罗列轶事来展示个性人物(如优孟、优旃),或记录趣语以见神采。都突出地抓住了人物的语言,采用轻松幽默、寓庄于谐的笔法写成。
1.本文写了一个赘婿,两个倡优。司马迁将这类被统治者视为开心工具的小人物列入传记,寄托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 这里的几个小人物,地位虽然低微,但他们都有良好品质,他们能够为了国家与黎民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能够灵活巧妙地批评残暴荒淫的统治者,能把他们的那些荒谬绝伦的想法顶回去,从而给国家和黎民百姓带来说不尽的好处。司马迁对他们给予了热情的歌颂,“岂不亦伟哉!”同时也有对汉武帝时代满朝唯唯诺诺保官保命苟合取安的不满。
2.《滑稽列传》是《史记》中较为精彩的篇章之一。和其他人物传记相比,这篇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有什么特点?
点拨 本文有别于其他传记的最大特点,就是轻松幽默,寓庄于谐。作者似乎不是在写严肃的史实,而是在写小说,在写故事,但深刻的思想寄寓其中。面对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君王,臣下犯颜直谏,常常会带来性命之忧,所以对臣子来说往往要讲究劝谏的艺术,淳于髡等人就是如此,君王也乐于接受他们的意见。
一、文本素材
1.淳于髡隐语谏威王
齐威王,喜好隐语,又好彻夜饮酒,沉溺酒色淫乐之中,官吏们亦怠工腐败,致使朝政废弛,国势日渐衰落,诸侯屡次进犯,齐国的局势日益危急,却无人敢向威王进谏。
淳于髡就用隐语对威王说:“国中有只大鸟,栖息在大王的宫廷里,三年不飞也不叫,大王可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威王立刻明白了淳于髡的意思,颇有感触,并痛下决心地说:“你知道么,这鸟儿不飞便罢,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便罢,一鸣必定震惊世人!”
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雷厉风行,重振军威,亲领大军出征,一举收复了被诸侯掠夺的土地,使齐国的声威盛行了三十六年之久。
应用指南 本材料可应用于“换一个角度”“语言的艺术”等话题。淳于髡思维灵活,不拘形式,用隐语的形式使齐威王幡然醒悟,给齐国带来了福音。思维一转天地宽,很多事情的解决类似于此。良药不一定非要苦口,我们要的是治病,而不是药的口感。淳于髡能寓大道于诙谐,举重若轻,从威王喜好的事物着手,不也产生了曲径通幽的效果吗?
2.你还能从课文中提取出哪些素材?请记录下来吧!
答: 
 
二、时鲜素材
服饰设计师马可:我不作秀,也不秀自己
2013年3月,彭丽媛陪同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国外,其典雅装扮惊艳全世界。她拎的皮包、穿的服装品牌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后经证实是高级定制品牌“无用”,其设计师是圈内公认的天才女设计师马可。
马可,23岁即以《秦俑》获得第二届“兄弟杯”大赛金奖,至今仍是金奖选手最年轻的纪录保持者。
这次彭丽媛身着国产品牌,立即引发了这一品牌的时尚热潮。与此对比鲜明的是,马可却低调甚至神秘,她一心埋头做自己的品牌,几乎不在媒体上公开曝光,连品牌举办庆典,她也会经常缺席,隐居于珠海的某一处园林中,静心设计。她说:“我不作秀,也不秀自己。”
从一开始,马可就坚持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她不顾潮流,喜欢逆向创新;她专注细节,曾为衣角领口的细节讨论长达三个小时。渐渐地,她形成了特立独行的设计风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