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同步检测:第16课 秦始皇本纪(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同步检测:第16课 秦始皇本纪(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12 12:03:48

文档简介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秦王游至郢陈        游:巡游,游历
B.是以诸侯并作 作:兴起
C.群臣皆以为便 便:方便
D.或言工匠为机, 臧皆知之 机:机关
答案 C
解析 便:有利,适宜。
2.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①华阳太后卒 ②卒有田常、六卿之臣
B.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②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C.①彗星见东方 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D.①异取以为高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 A
解析 A项①不含通假字,②“卒”同“猝”。B项①“填”同“镇”,②“拂”同“弼”。C项①②“见”同“现”。D项①“取”同“趣”,②“颁”同“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昔者五帝地方千里
B.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C.群臣皆以为便
D.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
答案 C
解析 C项以为:认为。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A项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或本地、当地。B项当家:古义,在家里;今义,主持家务。D项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项均为“到”;B项向/到;C项来/按照;D项代词/表希望语气。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A.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
B.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C.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D.降越君,置会稽郡
答案 B
解析 均为意动用法。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曰:“去‘泰’,著‘皇’。”  著:附着,这里有“保留”之意
B.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唯:希望
C.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则:就
D.郡置守、尉、监 置:设置
答案 C
解析 则:就是。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A项凭借/用。B项这/正确。C项认为/把……铸为。D项结构助词,的。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死而以行为谥。
译文: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制定谥号。(要点:以、行)
(2)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译文:(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了。(要点:以、重、制)
9.秦始皇平定天下后,做了哪几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事情?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 ①创立新制(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②其目的是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统治,客观上也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人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粗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也?”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引兵而西 引:率领
B.王翦谢曰 谢:道歉
C.老臣罢病悖乱 罢:同“疲”
D.翦因举兵追之 举:出动
答案 B
解析 谢:推辞。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B项“以”均解释为“因为”。A项“因”,①为“就”;②为“因为”。C项“虽”,①为“虽然”;②为“即使”。D项“而”,①为“但是”,表转折;②为表承接的连词。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 ②唯大王更择贤将 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 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⑥亲与士卒同食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答案 D
解析 ②王翦的推辞之语,④陈述一个事实,⑥体现王翦爱兵。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年少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对他评价很高,过于轻敌,导致他征荆兵败。
B.面对李信的失败,始皇幡然悔悟,及时向王翦道歉并重新起用王翦,满足了王翦对兵力的要求,为后来大败楚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排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激发士气,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楚军。
答案 C
解析 C项“为了妥善地……”一句不当。
1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译文:我打算攻取楚国,对将军来说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
(2)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译文: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派回朝廷请求赏赐良田的使者有五拨。
参考译文
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对将军来说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攻打楚国。王翦的话没有被采用,他就推托有病辞去官职,到频阳养老去了。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和蒙恬在城父会合。荆军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召见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近,将军虽然生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全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派回朝廷请求赏赐良田的使者有五拨。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反而让秦王因此怀疑我吗?”
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出来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问:“士兵中在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跳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上用场了。”
楚军屡次挑战,见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


第16课 秦始皇本纪
本文记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独裁的暴君、集大功大过于一身的秦始皇的事迹。学习本文,首先要认识其人,了解他在统一天下后采取的各种政策,正确评价其功过。
本文在叙事上最大的特点是详略分明。要记住作者详写始皇什么,略写其什么,认识这样安排的原因,从而体会作者对始皇的态度。
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特别是本文的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
一、人物名片
秦始皇(前259~前210),是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他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朝政。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等人,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强大国家——秦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二、背景资料
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与山东六国相比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秦始皇顺时乘势,奋发努力,终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着他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健全和巩固新政权。然而,倏忽之间,这个空前强大的封建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汹涌波涛冲毁了。
三、知识链接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庞大规模的描述。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人伐运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开凿北山的石料,在渭河南上林苑中开始兴建更大规模的宫殿——朝宫,朝宫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房宫。
可惜,前殿尚未竣工,秦始皇便死了。他死后,秦二世即位,继续营建阿房宫前殿,后来又修建了后宫。阿房宫究竟有多大?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竖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阙,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长115米,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阿房宫建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量。
四、文化常识
古代帝王的祖庙
古代帝王认为祭祀是件国家大事,因此把祭祀的典礼归入“吉礼”,列为“五礼”之首。祭祀主要是祭祖先和神祇(qí),目的是对祖先或神灵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古代天子、诸侯都建立宗庙以供祭祀,来求取庇佑,其中:天子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右三昭三穆)、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所以“七庙”成了王朝的代称。古代帝王一直是立七庙来祭祀祖先的,到了王莽时增建了黄帝太初祖庙和帝虞始祖昭庙,这样就有了九庙之说。宗庙又叫太庙、祖庙,国家有了大事,一定要到宗庙去祭告,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皇帝即位时,在宗庙里拜祖先,会群臣,受印玺,称之为“庙见”,表明正式掌握了国家大权。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
(1)寡人以眇眇之身
眇同渺;渺小,微小
(2)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填同镇;镇压,安定
(3)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
拂同弼;辅佐
(4)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取同趣;趋向
(5)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臧同藏;这里是“藏进去”
(6)虽万世世不轶毁
轶同迭;更迭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下
(2)复
(3)并
(4)面
3.古代汉语中有一些表示“从前”“先前”的双音节副词,如“曩者”,本文出现较多,如:异时、他时、古者、昔者。
解析 “异时”“他时”亦有表示“另个时候(日)”之意。
4.翻译下列句子。
(1)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译文: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安定那里。(要点:“为”宾语省略,“填”为通假字)
(2)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译文: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要点:苦、以)
(3)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译文:一旦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要点:卒、辅拂,宾语前置,“相”偏指一方)
(4)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译文: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要点:当、力、辟)
(5)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译文:古代天下散乱,没有人能够统一。(要点: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6)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译文:人们只欣赏自己私下所学的知识,指责朝廷所建立的制度。(要点:善、私学、非)
(7)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译文:工匠们全部被封闭在里边,没有一个再出来的。(要点:定语后置)
5.名句默写。
(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唐·章碣《焚书坑》)
(2)诸儒坑尽一身余,始觉秦家网目疏。枉把六经灰火底,桥边犹有未烧书。(明·袁宏道《经下邳》)
6.常识识记。
(1)秦衡制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秦衡一斤合公制253克,一石则合30.36千克。
(2)古制,天子的祖庙可祭祀七代祖宗。





















一、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9段):简要地叙述秦始皇在前代打下的基础上,逐个吞并六国的经过。
第二部分(10~15段):叙述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焚书坑儒。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陵墓及死后的一些情况。
通过以上这些叙述,不仅表现了秦始皇的政治、军事才能和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作风,而且也表现了他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受而不惜民力民财的骄奢淫逸。
二、问题探究
1.如何看待秦始皇这个人?
答案 秦始皇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能够礼贤下士,重用人才。如统一度量衡、文字,强令起用王翦,重用王家父子等。同时又骄奢淫逸,暴虐凶残,如坑杀在赵国时母家仇人,焚书坑儒等等。他在历史上成功地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集权、专权国家。同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为社会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条件。不过,也应看到他的“焚书坑儒”给中华民族的文化带来的劫难。
2.本文是如何记载秦始皇一生的事迹的?
答案 ①以编年体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及在统一之后采取的一系列的政策。
②详略得当,简中有繁,概括和重笔相间。因为是人物传记,对能深刻体现人物形象的事件进行详细叙述。
3.司马迁为何要详写始皇陵墓的情况和死后秦二世及群臣给他的“殊荣”?
答案 揭露了秦始皇大兴土木为自己兴建陵墓的骄奢淫逸、滥杀无辜的罪行;指出生前不可一世,死后极荣,但“势入浮云亦是崩”。
1.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从史书的记载上看,事实比较清晰。但有人认为这件事情的经过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秦始皇究竟坑的是谁?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点拨 秦始皇发怒是冲着方士的,按情理来说当时坑的四百六十个是方术之士而非“诵法孔子”的儒生,至少可以说四百多人中儒生很少。《盐铁论》说:“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术,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坑杀者中没有方士,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秦始皇时期,儒士在社会上的地位比战国更有所提高,坑方士后,对儒生的社会政治地位并未造成什么影响。之后秦始皇东巡,齐鲁地区的七十位儒生被任命为博士,跟着他到泰山举行封禅。到了汉代,儒家对这件事也不十分介意,很少有人谈起。西汉中期时,人们谈到这件事,也仅是说“坑杀术士”,没有人说是坑杀了儒士。
2.有人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对中国历史的走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请结合历史谈谈这种说法的道理。
点拨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虽然也存在过夏商周等名义上统一的国家,但是不论从民族形态、政治结构还是社会经济形式上来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中华帝国的形成,是从千古一帝秦始皇开始的。而且从秦始皇开始,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也确立下来,一直被沿用到清代。除了在政治上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外,秦始皇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做了一些统一的工作。
一、文本素材
1.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长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又焚书坑儒,大兴土木。首建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影响中国达两千年之久。
应用指南 本材料可用于有关“人物评价”“事物认知”“辩证看问题”等的话题中,秦始皇功过是非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同时也要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
2.你还能从课文中提取出哪些素材?请记录下来吧!
答: 
 
 
二、时鲜素材
信阳志愿者盛蕾赴郑捐“骨髓”,
跨省救人传递正能量
2013年6月1日,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政府为爱心大使盛蕾赴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举行盛大的欢送仪式。
2011年4月份,信阳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副部长盛蕾参加了信阳市红十字会开展的“征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活动,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的一名成员。2013年5月9日,中华骨髓库高配顺利完成,她的造血干细胞与江苏省一名1982年出生的白血病患者成功配型。她于6月1日下午3时启程赶赴郑州,经过一系列复查及体检,完成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实现了她无私奉献、爱心救人的梦想。
面对记者采访时,盛蕾说:“能挽救那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希望那位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投入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希望我这种小小的善举,能向身边的人和社会上的人传递更多的爱心和正能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