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从军行(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从军行(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14 12:41:37

文档简介

从军行
一、诗人名片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因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一事连坐,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迁盈川(今四川筠连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其诗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宇轩昂,风格豪放。杨炯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
二、诗词故事
初唐四杰的排序
“初唐四杰”排成“王、杨、卢、骆”的顺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说富有品第文章的意义,这是我们熟知的事实。如按年龄顺序,则应为卢、骆、王、杨,其间卢、骆要比王、杨平均大了十岁的光景。杨炯对此说自己“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因为杨炯年纪小得多,名字反在卢前,有愧不敢当之感,故说“愧在卢前”;反之,他与王勃是同年(同榜考中),名字在王后,说“耻居王后”,是不甘心的意思。
三、文题背景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平调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魏诗人常用这个乐府题写军旅生活,但到了唐代,汉魏乐曲大多已经亡佚,诗人只是用这个乐府题来写诗,无法配合乐曲演唱了,所以这首诗本来应当属于“乐府诗”。但是对于诗歌句式、音律、结构的审美习惯却使六朝以来的诗人把这种“乐府诗”也逐渐写成了五言八句、平仄相间的格式,便使得后人一概把它们称为“五言律诗”,其实,在初唐诗人心目当中未必有现在那么明确的格律概念,也未必是有意要写出一种与乐府、格式都不同的“律诗”,只是一种审美习惯使他们写诗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注意了句式、平仄与结构而已。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烽火/照/西,心中/自/不。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 该诗有两个特点:一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雄骨健,表达了作者积极参军、保家卫国的雄壮情怀,尤其是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掷地有声;二是采用跳跃性结构,节奏明快。朗读该诗,既要慷慨激昂,深沉有力,又要节奏明快,气势雄壮。
二、悟读,诗情画境
边关告急,书生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奉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征,将士壮怀激烈,奋勇杀敌。沙场大雪弥漫,遮天蔽日,暗淡了军旗上的彩画,呼啸的狂风中交织着进军的震天鼓声,仿佛吹奏着胜利的号角……
三、品读,鉴赏评析
1.首联“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其中“照”字用得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心中自不平”中的“不平”具体指什么?
答案 “照”字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夸张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机,生动传神地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仿佛真的看到战火已在眼前一样。紧张的局势,势必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心中自不平”。“不平”指面对敌人入侵,义愤填膺。
2.展开想像,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并加以赏析。
答案 大雪弥漫,漫天飞舞,天色昏暗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旗上的彩画已凋落斑驳;狂风呼啸,战况激烈,凛冽的寒风夹杂着紧急的战鼓声和呐喊声。诗人不从正面着笔,而是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从人的视觉出发;“风多杂鼓声”,从人的听觉出发: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出心裁,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诗以战地风雪烘托出战场的紧张情绪和肃杀气氛,以自然环境中的风、雪的冰冷与无情代替了对血腥战场的直接描绘,手法极高。
3.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什么样的现实和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表现了举国上下尚武好战和武人得到重用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忠君报国、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送赵纵
杨 炯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照前川。
(1)一、二两句一语双关,请分析其含意。
答案 “连城璧”即和氏璧,为赵王所得,“赵氏”双关赵王和赵纵,借喻赵纵才能如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人们久已闻名。
(2)“明月照前川”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象征(或融情于景地表达)诗人的友情如明月一般长时间伴随赵纵踏上归途,渲染了送别氛围。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一、诗人名片
陈子昂(659~700),字伯 ( http: / / www.21cnjy.com )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活动年代主要在武则天时期,比“四杰”中的王、杨还略晚一些。陈子昂家世豪富,少任侠,性情豪迈。十八岁始发愤读书,博览群书。二十四岁举进士,官至右拾遗,多次上书论政,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军出击契丹,相处不合。后解职还乡,被受武三思指使的县令段简诬陷入狱,忧愤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二岁。他渴望乘时代风云而大展宏图,却重蹈了具有诗人气质的慷慨之士在官场中难以逃脱的厄运,陷没于险要的政治漩涡。有《陈伯玉集》。
他反对齐梁的浮艳文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为唐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二、诗词故事
碎琴求名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谓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乐此者。”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扬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宜其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遍送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郡。(《唐诗纪事》)
三、文题背景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时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有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银烛/吐/青,金樽/对/绮。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 此诗虽写离情别绪,但无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于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朗读时,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二、悟读,诗情画境
面对华筵,频频举杯,劝君更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杯酒;别筵将尽,离愁丛生,竟无语凝噎。把臂送行,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远去,路也迢迢,心也遥遥,不知何处是归程!
三、品读,鉴赏评析
1.本诗是一首离别诗,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答案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物,再写与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可用下表来显示:
空间 离堂华筵(室内) 别路山川(户外) 洛阳古路(遥想)
景色 银烛青烟金樽绮筵 明月高树长河晓天 悠悠古道
情感 相对无言离情缠绵 时光催人难舍难分 悠悠离情此会何年
2.分析该诗的炼字艺术。
答案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离别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3.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技巧。
答案 衬托(融情于景),借树阴遮住西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情。(亦可从“炼字”的角度回答,抓住“隐”、“没”两字来体会)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②道, 言追六郡③雄。
雁山横代④北, 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⑤上, 惟留汉将功。
注  ①魏大:陈子昂的朋友。②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的中段平原地区。此处概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③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④代:代州,地名。⑤燕然: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曾以卓越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
(1)本诗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答案 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的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遥接云中郡,与之连成一片。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此外,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可以看作实写,也可以看作虚写。总之,地理位置的重要,山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作了铺垫。
(2)本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相比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全诗一气呵成,洋溢着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励出征者在战场立功,抒发了御边保国的壮志豪情,没有一般送别诗的缠绵、凄苦、悲切之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