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滕王阁(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滕王阁(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14 12:53:50

文档简介

  专题导语初唐诗是唐诗繁荣的先行“初振”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之后的陈子昂是初唐诗歌革新之先驱,他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又给诗歌注入了刚健、质朴的血液。初唐诗对日后唐诗发展有两大贡献:一是转变了诗风,二是改进了诗体。所以被称为“风神初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初唐双璧”。
本专题选的初唐五位诗人的作品,全是“风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振”之作。学习本专题,一是反复诵读,初步体会初唐诗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二是切实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学习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三是重点学好被称为唐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作品《春江花月夜》。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一、诗人名片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行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迁居河南巩县,杜甫的祖父。青年时与李矫、崔融、苏味道同被称为“文章四友”。26岁中进士,官至膳部员外郎。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
他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音韵谐美,章法井然,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杜甫曾以“吾祖诗冠古”而自豪。
二、诗词故事
杜审言之狂
杜审言的诗在“文章四友”中是最出色的。不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非常自负,恃才傲物,自高自大得近乎发狂。有一次,杜审言洋洋自得地对人说:“这下子苏味道一定得死了!”别人惊问,为什么苏味道一定得死呢?因为苏味道正好端端地当着吏部副长官。杜审言指指自己一部已编好的诗文集,哈哈大笑道:“他看到了我这部诗文集,还不羞死吗?”
过了一会,又目空一切地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的诗文,应当叫屈原、宋玉做我的属官;我的书法,当叫王羲之朝北向我膜拜!”据说,他临死还不改这毛病,对前去看望他的宋之问说:“我活着压得你们不能抬头,现在要死了,你们可以轻松了。可惜我到如今还没找到可以接替我的人!”
三、文题背景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一首五言律诗。
晋陵,唐郡名,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元方,晋陵人,武则天时为相,与杜审言颇有交往。陆元方有《早春游望》诗寄给他。因有感于陆元方能够在宦游中赏玩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所苦,于是杜审言将自己的感想构结成篇,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圈出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然后朗读一遍,体会诗中的感情。
提示 “独有”、“偏惊”,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沾巾”,因触发诗人心中思乡之情,感伤流泪。
二、悟读,诗情画境
江南好时节,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仿佛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漫天云霞。当梅柳的花期到来,江南处处洋溢着一派花发木荣的水乡景象。本是赏心乐事,怎堪思乡日切,毕竟“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这首诗是从哪两方面引发出感情的渐次变化的?
答案 一是春天的到来引发思乡之情,二是朋友的诗作加浓了这种感受。
2.首联“偏惊物候新”中的“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惊”?
答案 “惊”字表明作者身在异乡,四处奔波,因而对景物变化十分敏感。“惊”有“新的一年又到了,何时才能回家乡”的感慨。
3.中间两联中“出”、“渡”、“催”、“转”四个动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精当字词 表达效果
出 突出了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渡 写出了春光自江南而北逐渐降临的特点,尤为精确。
催 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加欢鸣的特点。
转 春光使浮萍变绿,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如中原三月的暮春。
4.前人欣赏这首诗时,往往偏爱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尾两联,因其起结别致。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精彩处,恰是中间两联情景描写令全诗丰满贯通。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答案 ①同意第一种看法。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尾联诗人用“忽闻”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的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严谨缜密。
②同意第二种看法。中间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
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与首联所写的矛盾心情是一贯的,同时也自然地转到尾联。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①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①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七言绝句。
(2)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秋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答案 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表达了诗人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以及自己在仕途上遭遇的不平与忧郁。滕王阁
一、诗人名片
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首。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被连累,贬为交趾(今越南河内)令。上元二年(675)秋,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文学上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气骨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他所作的诗清新流畅,质朴自然,是新旧诗风过渡的标志。
二、诗词故事
王勃打腹稿
腹稿一词源于《新唐书·王勃传》。王勃幼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慧,六岁就会写文章,九岁就会批注《汉书》,不到二十岁时,已被朝廷任命为朝散郎。沛王耳闻王勃的名声,就把他召至王府,担任修撰。一次,沛王与英王斗鸡,有人怂恿王勃写一篇檄文来代表沛王的斗鸡向英王的斗鸡下战书,王勃听了觉得有趣,当时应允下午交稿。说完就回到房间,慢慢地就研磨墨,磨好之后,倒入一只大碗中,接着再磨,磨好再倒,直至大碗倒满。接着他又倒了一大盅酒,大口酣饮而尽,然后躺倒在床上,蒙上被子睡起觉来。当然王勃不是真睡觉,而是借此静心闭目,构思文章。待到考虑基本成熟时,他掀开被子,一跃而起,拿笔蘸墨,挥毫作文,一气呵成,文不加点,而自然佳妙。
王勃诗美滕王阁
王勃在赴交趾省父途经洪州参与阎都督宴会时即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滕王阁序》的故事想必读者们都知道。可是,这个故事后面的故事大家就未必知晓了。据说,在王勃不到一个时辰之内便文不加点地写完传世之作《滕王阁序》后,大家围在墨迹未干的《滕王阁序》前再三赞叹时,忽然在身后传来一声霹雳:“这篇长序是我所作,王公子剽窃而已!”大家回头一看,正是阎都督的爱婿吴公子。吴公子也是一个聪明而略有文采的少年。他看到今天为他准备的文会被王勃喧宾夺主,便顿生嫉妒,仗着自己记性好,当时便将《滕王阁序》一字不漏地背了下来。
众人惊呆了,本来就对王勃惊人的创作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闻所未闻,而略有疑问,如今见吴公子背了下来,便都将目光集中到王勃身上,看他如何收场。谁知,王勃只是淡淡一笑,问道:“吴公子,既然你说这赋是你所作,那么序后尚有一首七言古诗,你能否背诵出来呢?”吴公子当然没法再背出来,因为这诗还在王勃的肚子里呢!于是,王勃又握笔挥毫,即席写下了这首《滕王阁》诗。自此之后,《滕王阁序并诗》被大家广为传唱。
三、文题背景
滕王阁,为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于贞观十三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封滕王兼洪州都督时所建,故称洪府滕王阁。据说,在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并诗》后,它名声大噪,引得天下无数人前来观赏,并与岳阳楼、黄鹤楼一起,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后人刘坤曾为滕王阁题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说明:本联指出江山、王阁依旧,而才人、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无存,幽默地说明朝“兴”朝“废”变幻无常,而“此地”的“风景”却美丽“无恙”。因此,它的调子要比一般的怀古伤今诗显得高亢。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滕王/高阁/临/江,佩玉/鸣鸾/罢/歌。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提示 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滕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阁的位置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后四句抒情,抒发的是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含蓄蕴藉、哀婉低沉。特别是最后一句,体现得最为鲜明。朗读时应注意把握这个感情基调以及韵脚字的低沉柔和。
二、悟读,诗情画境
滕王已逝,佩玉鸣鸾宴会场面已然豪华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旧阁无人赏游,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之相伴。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建阁之人而今安在?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这首诗共56个字,其中表现空间的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阁、江、栋、云、帘、雨、浦、潭影;表现时间的字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汇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围绕一个中心——滕王阁,各自发挥其众星捧月的作用。
2.诗的第二句“佩玉鸣鸾罢歌舞”中的“罢”是什么意思?这句诗想说明一种什么情况?
答案 “罢”是停止的意思。这一句重在说明当年的繁华热闹已经消失了。
3.诗的三、四句“画栋朝飞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怎么解释?“珠帘卷雨”好理解,但“画栋”能飞走吗?两句中的“朝”和“暮”是实指吗?这两句要表明什么?
答案 所谓“画栋朝飞南浦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意思是:画栋只能与朝飞南浦之云为伴,“画栋”后省去了一个“伴”字。“朝”和“暮”是对举,修辞上叫互文,理解时不要把它们拆开,这两句应理解为:画栋和珠帘每天早晨和傍晚只能与飞往南浦之云和西山雨为伴。它表明了昔日热闹的滕王阁今天的冷落和寂寞。
4.如何理解“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答案 表面写景而实为抒情。自在的白云,悬映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深深的潭水里,影影绰绰,迎朝露,送夕晖。季节景物在不知不觉中转换,日月星辰在无声无息中移动。诗人在此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而诗的意境宁静高远,引人遐想。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薛华
王 勃
送送①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 ①送送:即送了一程又一程。
(1)杜甫《梦李白》中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与这首诗中的哪两句表达了相似的情感?
答案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2)你认为“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妙,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 “穷”、“独”。把穷路孤独送友的悲苦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
(3)试比较这首诗与作者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风格差异。
答案 这首诗与作者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风格情调迥异,前者凄切孤苦、深邃绵邈,后者意境开阔、格调爽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