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导语 “格高韵远”的北宋前期词,在风格和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令、中调为多。晏殊、欧阳修工令词,柳永、张先工慢词。小令、慢词双峰并峙,丰富了北宋前期词坛。学习本专题,重点内容是:
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格。
2.能够对词作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3.把握婉约词的特点。
学习本专题的词,要反复诵读,体会意境,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诗词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手法,并积累有关资料,力求对模块所选词作有更为细致而全面的了解。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积累一些生动的词语和优美的词句。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一、词人名片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属江西)人。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
擅长小令,其词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晏词造语工巧,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二、诗词故事
晏殊偶得佳句
有一次,晏殊途经扬州,在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寺稍作休息。他从寺墙上题满的诗词中发现了一首佳作,赶紧把该词作者——江都尉王琪找来一起吃饭,席间两人谈诗论词,非常投机,饭后在湖边散步,晏殊说出他写的一句妙语“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没能对出下句。结果,王琪应声而对:“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很高兴,就把王琪留在自己身边。他把这对千古名句写进了他那首著名的《浣溪沙》词中。
三、文题背景
新社,指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日是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古代上层妇女是不劳动的,但平常也要做些针线活。每逢社日,就可以放下针线活,从事游玩。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是古代上坟祭祖的日子,也是妇女们可以出门踏青游玩的日子。从春社到清明,都是春光最好的时候。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日长/飞絮/。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笑从/双脸/。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此词与前面晚唐五代词主流的华艳风格不同,词风清新俊俏欢快,颇具民歌风味。
二、悟读,诗情画境
清明时节,梨花刚刚凋谢,柳絮却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花。春社将近,已见燕子归来,初闻黄鹂叫声,天气也转暖了。闺中少女,此时应换了薄装,停了针线,赶节郊游踏青。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边相逢,脸笑成了一朵花。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的写景之妙。
答案 ①“碧苔”、“黄鹂”色彩鲜艳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②“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色绘声绘形,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致。
2.你认为“叶底黄鹂一两声”与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表达的心境是否相同?
答案 不相同。“一两声”突出了环境的寂静,杜诗的“空好音”表达的是一种寂寞感。
3.“笑从双脸生”是形神兼备的句子,你认为“笑”的形和神各是什么?
答案 眼睛,画龙点睛,眼能传神,传达喜悦之情。
4.在下片中,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情。想一想,有什么好处?
答案 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
5.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在文学中是指纯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这首词则纯用白描,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试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的。
答案 本词写了清明时节,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棠、梨花刚刚过了花期,柳絮却已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燕子回来,初闻黄鹂娇声,初现池边碧苔几点,天气也就转暖了。闺中少女,此时换了薄装,停了针线,赶去郊游踏青。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边相逢,几句私语竟笑成一朵花。作者就这样纯用白描,写景写人,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婉约词。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惋年华将逝的情思。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包含了一定的情与理。请试作简单的评析。
答案 出句写词人对“花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而终究无力挽转的叹惋,对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的感情。所包含的哲理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必然消逝都无法阻止,但同时仍然含有其他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人事兴衰,循环往复。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答案 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因有落花满地,故而“径香”。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一、词人名片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利用自己知贡举的权力地位举荐人才,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文学家都曾得到过他的帮助。他让梅尧臣、苏舜钦、曾巩名高位显,对王安石两次加以推荐,“三苏”更是因他的推荐和鼓吹而名动海内。他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他还开了宋代笔记文的先声,是散文赋的开山作者。
欧阳修的词作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还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杭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词集为《六一词》。
二、诗词故事
欧阳修倡考场朴素流畅的文风
在欧阳修的时代,科考场中有所谓“太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国子学中流行的文体),其代表人物为刘几,文风近于奇崛雄肆甚至险怪僻涩。欧阳修为了提倡一种朴素流畅的文风,嘉祐二年主持科举时,将刘几的文章用红笔从头至尾,一下抹倒,“判大纰缪字榜之”,并将“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这激起举子哗变,群聚嘲骂,甚至在大街上拦住欧阳修的马车哄闹,而欧阳修不为所动,终于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三、文题背景
1.章台路。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多妓馆,京兆尹张敞无威仪,罢朝后常走马过章台街游乐。后以章台路代指歌妓聚居的烟花柳巷。
2.安徽滁州醉翁亭有副对联为“翁去八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指欧阳修,“亭”本无名,因“醉翁”在此宴饮宾客,兴之所至,命曰“醉翁亭”。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庭院/深深/深/几。杨柳/堆烟,帘幕/无重/。玉勒雕鞍/游冶/。楼高/不见/章台/。
雨横/风狂/三月。门掩/黄昏,无计/留春/。泪眼/问花/花/不。乱红/飞过/秋千/。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本词写深闺少妇的暮春愁思,词意殊怨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句三叠“深”字,烘托出庭院的沉寂幽邃,亦暗示佳人高墙幽闭的孤寞。次接杨柳堆烟、帘幕无数,正见其景“深”。往下,倚高楼而望章台,掩重门而留暮春,含泪眼而问落花,逐次曲转出人物内心的怨恨,亦见其情“深”。而暮春凄迷之景与闺妇愁苦之情融合,恰呈现出整首词意境的婉丽幽深。
二、悟读,诗情画境
深深的庭院,空空的画堂,再也没有飘 ( http: / / www.21cnjy.com )逸的裙裾让我翩翩起舞,再也没有精致的花冠装饰我长长的秀发。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离去。日升雾袅的清晨,落霞孤鹜的黄昏,坐在一炷残香之下取暖,思念,祝福。或抚一回琴,或吟一首词,回味着昨日的温暖。半夜下起了小雨,点点滴滴,远远近近。古老的琴是他弹过的那张,那疏疏密密的节奏,似幻似真,这是他吟哦的声音吗?寂寞,无语,难眠。
三、品读,鉴赏评析
1.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一篇景深、情深、境也深的作品?
答案 说《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深,是词人写景时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说情深,是此词将女主人公的感情层次挖掘得很深,并用工笔对抽象的感情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其中仅“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句就包孕了“因花而有泪”、“因泪而问花”、“花竟不语”、“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四层含义。说境深,是说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情感,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情思绵邈,意境深远。
2.“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连用了三个“深”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 极言庭院的深邃,让人想到庭院中的女主人公形同囚居的生活,不但写出了她的孤身独处,而且暗示了少妇无人可诉的深深愁绪。
3.该词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请反复诵读作品,说出多层意蕴来。
答案 词中女主人公面对风雨残春、青春消 ( http: / / www.21cnjy.com )逝,无奈之下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也就包蕴了无限的伤春之感,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也得以层层深化。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惟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竟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语,反而像故意抛舍她似的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走马章台,花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这是本词一大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上片描绘了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的点化,顿使游春的热闹景象呼之欲出。请分析“逐”、“拍”的表达效果。
答案 “逐”字刻画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热衷之情,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情形。“拍”字刻画了春水的活泼和生气。
(2)有人说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 词的下片形象地描写了画船上急管繁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和作者沉醉其间的神态。看似有及时行乐之意,实际上词人一生刚正不阿、忧国忧民,虽宦海浮沉,政治上多次遭受挫折,但深怀忧时之情与愤世之意,这实在是借酒浇愁,在沉醉中吐露胸中的郁闷,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片刻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