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一、诗人名片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 ( http: / / www.21cnjy.com )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他的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有所寄寓,爱情诗深情动人。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多,意旨隐晦。李商隐的散文也文采华美,风格独特;骈文婉约雅致,蜚声于晚唐文坛。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少年得志,24岁登进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却长期陷入牛党、李党之争中,沉沦不僚,一生为寄人篱下的文墨小吏。当初登进士第的时候,牛(僧孺)党重要人物令狐楚父子对他有知遇之恩。中举后,他入泾原节度使李(德裕)党重要人物王茂元府为掌书记。茂元赏其才,以女妻之。这一事得罪了令狐家。此时,牛、李党争激烈,李商隐为牛党所不喜。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做了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表明心迹,他只是不理。李党也因此怀疑他。在两党的共同排挤下,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崔珏《哭李商隐》言:“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二、诗词故事
李商隐本人的爱情故事
李商隐的爱情诗写得最好。在个人生活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据说,他早年曾苦恋过一个女道士,并且可能有其他的恋爱经历,但都没有结果。在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后,与妻子感情极好,然而妻子又在他39岁时去世。因此,在他心灵中,爱情带来的痛苦也是极深的。生活经历中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的悲哀,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潦倒,使他的爱情诗格外悲恻动人。同时,他的某些秘密恋爱又不可明言,因此他的爱情诗又格外迷幻朦胧。
三、文题背景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来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记叙的应是恋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马上又离别的景况。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写了诗人与宋华阳的恋情。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内心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有人据此认为,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共计有20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恋情的诗。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相见/时难/别/亦,东风/无力/百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这是首爱情诗,抒发了男女双方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全诗抒情是有回环往复婉转深微的特点的。
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诗的每两句就是一个抒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层次。首联由抒情入笔写惜别之苦,颔联借春蚕和蜡烛自比,写对爱情的忠贞。颈联转换角度,推己及人,因为诗人自己对对方的相思到了刻骨铭心的程度,因而便设想对方也在思念着自己。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通篇以“别”为主题,四联虽有所侧重,内在联系却非常紧密,始终围绕“情”与“思”展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忧伤、祝愿、希望等复杂丰富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层层深入,回环往复,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二、悟读,诗情画境
蚕丝回环,情丝缠绵;烛泪不止,人泪涟 ( http: / / www.21cnjy.com )涟。或许从此一别再难相见,犹如蓬山相隔,一个天上,一个人间。即便如此,也隔不断刻骨铭心的爱恋。那只爱情的精灵——青鸟飞雁传书。青鸟能被感动,上苍也能被感动。愿奇迹会在我们身上发生,愿我们不再相见难,分别难。
三、品读,鉴赏评析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的含义各是什么?“东风无力百花残”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1)前一“难”字是“困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艰难”之意,指两人要见一面历尽的困难、艰难,后一“难”字即“难舍难分”。正因见面十分困难,所以分离才难舍难分,两个“难”字,从客观到主观,含义不同。(2)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2.颔联中“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在表达感情上有何作用?
答案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3.“但愁云鬓改”应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 (1)“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
(2)“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情。
4.清人孙诛《唐诗三百首》评《无题》(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时难别亦难)时说:“一息尚存,志不少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结合全诗,说说为什么可以言情,也可以喻道。
答案 由于诗歌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称诗言志”的传统,对有些诗歌的解读会存在一些分歧。这首诗,一般都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虽然有附会之嫌,但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古代诗歌中的香草美人式的比兴传统源远流长。再者,诗的颔联,现在经常用来形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所以说“可以言情,可以喻道”。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 宣宗大中三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1)这首诗写到的“莺”,诗人称之为“流莺”,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流莺”的?
答案 ①它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是在空中不停地漂荡流转。②它百啭千回表达“本意”,可无人能会,虽然是三春良辰,可终究难盼佳期。
(2)这是一首托物抒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蓄之作,比喻(或象征)是其主要手法。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手法的。
答案 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转徙幕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 专题导语随着晚唐政权的进一步衰落,哀婉和衰飒的气氛笼罩着晚唐诗歌。他们更多吟咏的是三类题材:历史、自然、爱情。对历史的追怀是对现实的喟叹,对自然的眷念是对人世的疲倦,对爱情的寻求是对个人心灵的抚慰。不过,晚唐诗人更倾心尽力于诗歌,他们以近体诗为主要形式,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杜牧、李商隐便是这一群体的代表。因此,学习本专题,主要是学习“小李杜”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他们二人的诗风,能就李之无题诗或杜之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李诗善用意象和典故的特点,对杜诗《九日齐山登高》可抓住诸多虚字来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
一、诗人名片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陕西西安市)人。晚唐诗人。入仕后官至中书舍人。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化,同情人民。他曾写《原十六了》、《罪言》等军事论文。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其政治诗如长篇《感怀诗》共五十三韵,是学杜甫的《北征》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反映现实的律诗如《河湟》、《早雁》等都蕴含着深沉的对时政的批评。
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由于国势已江河日下,故这些诗常流露感伤情调。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赋的形成。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二、诗词故事
杜牧的浪漫故事
杜牧及第后在宣州刺史沈侍师幕下做幕僚。他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湖州(今浙江)一带风景优美,而且美女如云,便去游玩。湖州刺史特地为他举行了一场龙舟大赛,引逗全城姑娘都出来观看。杜牧看了,直到傍晚,才发现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是“真国色也”。于是,杜牧当下就托人前去求婚,相约十年后到这里做刺史时再来娶她。不久杜牧就离开了湖州,这一走就是十四年。过了十四年,杜牧才回到湖州做刺史。到任后,马上派人去找这个姑娘。找到后才发现,姑娘已在三年前嫁人,并已有了两个孩子。杜牧大为惆怅,写了一首《怅别》诗:
自去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三、文题背景
1.本诗是杜牧在池州时的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旧俗这一天人们登高喝菊花酒。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今安徽省贵池县)东南。杜牧于会昌四年(844)九月调任刺史,会昌六年九月离任。会昌五年,杜牧与其友张祜,登齐山共度重阳,写下了《九日齐山登高》,其友张祜以诗和之。时年杜牧43岁。
2.杜牧这首诗,后世人们在经池州或游齐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时唱和,赞叹。如宋代吴仲复《齐山》诗:却自牧之赋诗后,每逢秋至菊含情。一首律诗,引得后世人唱和、赞叹,诗史上少有。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江涵/秋影/雁/初,与客/携壶/上/翠。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杜牧在这首登高诗中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一说抑郁之思以旷达书之)
二、悟读,诗情画境
秋高气爽,天边一行飞雁。江水清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微微摇荡,江中映着两岸秋山和空中的飞雁,还有一抹飘忽的白云。面对着秋天的水光山色,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天气渐热,离期相近,不久此地再无君矣。虽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但若终有夜雨春韭,新炊黄粱,亦为一幸,且请宽怀。
三、品读,鉴赏评析
1.“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两句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两句意思是:斟起酒来喝吧,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高时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这里诗人是想用偶然的开心、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于心中的郁闷,但郁闷是仍旧存在着的,而落晖也毕竟在眼前。
2.有人认为诗中的旷达语与愤激之情是矛盾的,你的看法如何?
答案 其实并不矛盾,诗人表面的旷达超然,是在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和感慨。
3.把该诗与杜甫《登高》诗相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答案 ①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和抱负无成的怅恨,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总体的感情基调是抑郁的。②杜牧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感情。一方面,诗人兴致盎然地与朋友登高赏秋,面对美丽的水光山色,满面笑容地饮酒插花;另一方面,诗人也是用这种方式来掩饰长期郁积在内心的苦闷,“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雁①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②米岸莓苔。
注 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少数民族回鹘乌介可汗率众向南骚扰,北方边地各族人民流离四散,痛苦不堪。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极为关注。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②菰:多年生草本植物。
(1)首联从哪几个方面展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 从情态、环境、动作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音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天地,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的抒情手法时说,“早雁”即抒情主人公自己,早雁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 不同意。本诗采用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征手法,托物抒情,诗中的早雁是被外虏冲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边民形象,本诗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的关切和同情。(不可答“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