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七 鹊踏枝 浣溪沙(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七 鹊踏枝 浣溪沙(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2-14 12:58:31

文档简介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一、词人名片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当过南唐中主李璟的宰相。
他的词以写恋情为主,也写一些别愁离恨和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伤感的词。他比较注重心理体验,善于用清新的语言,通过自然意象与心理变化来抒情。他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有《阳春集》。
二、诗词故事
君臣争胜
冯延巳词《谒金门》在南唐很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行。李璟也喜欢这首词,但心里不高兴。一次,冯延巳陪李璟在花园中游玩,恰巧路过一条小河,微风吹过,水面上荡起阵阵涟漪。于是,李璟对冯延巳说:“吹皱一池春水,关你什么事啊?”冯延巳知道李璟的心思,忙笑着说:“我这句词并不是太好,怎么能比得上陛下的那句‘小楼吹彻玉笙寒’呢?”李璟听冯延巳这么一奉承,气顺了,不再找冯延巳的麻烦了。
三、文题背景
《鹊踏枝》为冯延巳的名作,写的是立春时怀人。词眼是“闲情”二字,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谁道/闲情/抛掷/,每到/春,惆怅/还/依。日日/花前/常/病,敢辞/镜里/朱颜/。
河畔/青芜/堤上/,为问新,何事/年年/?独立/小桥/风/满,平林/新月/人归/。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用婉转幽约的词笔抒写真挚痛切的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上片,开篇便直抒胸臆,“闲情”、“惆怅”四字直剖心绪,而反问语气以及自问自答式内心独白的运用,又将这种情感体验表现得强烈而突出,可谓痛快至极;然而“抛掷”、“久”、“每”、“还”诸字的精心安排与有机呼应,又曲折地表现了词人盘旋郁结痛苦挣扎的内心世界,又可谓顿挫之至;既难以“抛掷”,便只好决意负荷,日日对花醉酒,虽憔悴而无悔,可谓执著至极;然而深层里却隐含着以酒浇愁的痛苦无奈和反省惊心的时间和生命意识,又可谓沉郁之至。
下片,进一步抒发这种与时常新的闲情愁绪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人把这种迷惘与困惑又直接以疑问的形式再次鲜明突出地揭诸笔端,可谓真率至极;然而在“河畔青芜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隐含着绵远纤柔、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绪,又可谓幽微之至。这一次词人在疑问之中沉默了,结尾二句似乎是抛开这些困扰人心的闲情愁绪来描写身外之景物情事,其实不然,它是借行为与景物来进一步深化词人那份难以平静与超然的内心情怀。已是人归夜临之时,而词人犹独立郊外小桥,任风满衣袖,看月上林梢。不仅其孤零之态、凄苦之情跃然纸上,而且更可见词人依然沉浸在对生活、对人生痛苦而执著的思索与内省之中。
二、悟读,诗情画境
人生于天地之间,长于阴晴浮沉之中,遭遇孤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大概是不可避免的,而多情的诗人尤甚。由于命定的敏感,由于时运的蹉跎,他们对孤独的体验更加冰凉如水。愈是敏感的诗人,对孤独的体验愈是深切。然而,每个人面对孤独时的姿态又各不相同。当铺天盖地的孤寂向你迎面扑来的时候,选择逃离还是直面?在南唐冯延巳这首《鹊踏枝》中,我们会领略到一种面对孤独时的不同寻常的姿态。
三、品读,鉴赏评析
1.你是如何理解“闲情”一词的内涵的?名家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句“虽只七个字,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出对感情方面挣扎所作的努力”。请赏析首句是如何做到千回百转的。
答案 (1)《鹊踏枝》写的是春日怀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的核心字眼是“闲情”二字,读者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2)所来无迹、深沉无方的闲情本已难胜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苦,其后用“抛掷”二字,正是有意寻求摆脱所作的挣扎。而作者又在后面用了个“久”字,足见其挣扎之久。而作者却又在“闲情抛掷久”五个字的前面,加上“谁道”二字,言原以为可以做到,而谁知竟未能做到,以反问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闲情抛掷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部徒然落空了。
2.赏析“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二句是如何表达出情感的境界的。
答案 面对易落的春花,作者怎能不以酒浇愁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使喝多伤身也在所不惜。“日日”写出非酒无以度春日。“镜里朱颜瘦”则是“日日病酒”的结果;说“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前面依然用“敢辞”二字,表达了一种殉身无悔的情意,表达出情感的境界。
3.诵读《鹊踏枝》一词,仔细体会“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的优美意境。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答案 《鹊踏枝》结句最为人激赏,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
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下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这首词通过描写暮春特有的景物,表现闺中人的淡恨清愁,他写愁的风格与李璟写愁的风格有什么不一样?
答案 两首词都不是单纯地描写景物,而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景物表达一种愁绪,生发出一种韶光易逝、红颜易老的感慨,言有尽而意无穷。但是,冯词的感发是以沉郁顿挫的特质为主,描写的心理状态更为含蓄,用极其细微的细节表现出来;而李词的感发则是自然风发的一种怀思之情,比较直接,愁绪在字里行间显露无遗。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一、词人名片
李璟(916~961),字伯玉,初名景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名璟,后因避周讳又改名为景,徐州(今属江苏)人,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中主。好读书,多才艺,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词中蕴涵着浓重的忧患意识。其词今仅存四首。
二、诗词故事
王感化“感化”李璟
相传李璟即位之初,好宴乐击鞠,尝命金陵名妓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感化唱水调词。感化奉命歌唱,翻来覆去只有一句“南朝天子爱风流”,李璟因此感悟,把酒杯倒扣在桌上说:“若孙皓、陈叔宝这两个亡国之主能早感悟到这一点,当不会有衔璧出降之辱!”后来李璟手书其《浣溪沙》二首赐予感化。后李煜即位,感化以御赐词札献上,后主感动,厚赐感化。
三、文题背景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 ( http: / / www.21cnjy.com )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词的作年不详,似在即位初写的,又好像在丧败不支时所作。是一首秋思词。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菡萏/香销/翠叶/,西风/愁起/绿波/。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
细雨/梦回/鸡塞/,小楼/吹彻/玉笙/。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全词表现的是悲秋怀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情。“菡萏香销”二句是写景,是通过残败萧瑟的景物意象,来构筑一种凄凉感伤的情感氛围,来表现一种感物而动的心灵震撼,来比喻青春、生命、和平、幸福、社稷、家园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衰落与消逝。虽为写景,然景中已潜寓着极其沉郁浓烈的伤感和愁绪。“细雨梦回”二句则是描写一种感情的氛围与境界,乃是由景物意象与动作行为两部分熔铸而成。梦醒人远,其幽怨暗恨正与迷蒙细雨有机地融为了一片;小楼吹笙,直吹到笙寒声断,其执著的思念与凄凉的心境亦从“彻”字与“寒”字中轻轻透露,构成了一个幽微迷离的情感境界。
二、悟读,诗情画境
第一片黄叶的落下,叫醒了秋天;第一声箫 ( http: / / www.21cnjy.com )笛的响起,吹来了一季的忧伤。直吹得香消散,荷花残,催老了容颜。究竟何人独倚栏杆,把天涯路望断,依然心有不甘?思念向谁诉,韶光如流水,终不堪看!有多少恨,又有多少怨,在咫尺和天涯之间何时已成寒?痛,痛,痛!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这首词,从哪些方面突出了词眼“残”字?
答案 “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落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
2.这首词前两句写眼前实景,为什么却用反语作结说“不堪看”呢?
答案 因为作者已由景及情,由外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芳草联想到了美人自身,这就是“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之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时节之憔悴,也是美好的人的年华容色之憔悴。既有这种悲感的认知,因而作者说“不堪看”。
3.“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备受王安石等人的赞赏。请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答案 ①“细雨”、“鸡塞”、“小楼 ( http: / / www.21cnjy.com )”、“笙(声)”四个意象,再加上“远”、“寒”两个修饰语,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意境,充分表达了思妇的相思之苦。②以梦境写思念,将梦中相见的欢娱与醒来的凄凉孤寂对比来写,传达出相思之苦。③情景交融。梦醒人远,其幽怨暗恨与迷蒙细雨有机地融为了一片。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远行
李 璟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注]生。
注 二毛:指头发斑白。
(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金窗下忽然惊”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点明季节,用春光的明媚反衬氛围的冷清,暗示思妇落寞的心情。
(2)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之情,并巧妙暗示季节的更替。
(3)“惊”字蕴含了对丈夫久征归来的惊喜和年华老去的惊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