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寄
李
儋
元
锡韦
应
物【诗人简介】
韦应物:(737—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系贵胄出身,少为皇帝侍卫。后入太学,折节读书。代宗朝入仕途,历任洛阳丞、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罢官后,闲居苏州诸佛寺,直至终年。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注释]
①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
②黯黯:低沉暗淡。
③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④问讯:探望。“闻道”两句说,听说你们想来探望我,我渴望你们来,在州城西楼盼望,已经有几个月了。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怀时事,思念友人的情怀。开头意在说明花落花开,别来不觉又是一年。中间四句触景生情,写一年来的感受。世事渺茫难料,因而愁绪满怀;从自身来讲,既多病而思归,又为没有能做好父母官而自愧。最后两句表示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为七律中名篇。译诗: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开时节,适逢与君分别;今日春花又开,不觉已经一年。人间世事茫茫,件件难以预料;春愁昏昏黯黯,夜里独自成眠。身体多病,越发思念乡田故里;治邑还有灾民,我真愧领俸钱。听说你想来此,探访我这孤老;西楼望月圆了又圆,却还不见。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诗文赏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七八三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这首诗披露了韦应物作为一个清正廉明的官员的思想矛盾和心中的苦闷,揭示了他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内容深刻,真挚诚恳。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说:
只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幽青草,黄鹂在深树林中宛转啼叫。春雨中晚潮急来河水猛涨,野渡无人一只小船在岸边悠然闲荡。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高考题目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答案:C)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苍苍竹林寺,杏杏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革是)。?B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解说: 我在秋天的夜晚想念着你,凉秋之夜散步吟诗。此时临平山的松子纷纷的飘落下来,想必你也因思念我而未睡觉吧!自己深夜因思念而散步,去联想到朋友也会如此门口见诗人的思念之深。